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
中化新网讯 3月28日,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建成的49万吨/年气化灰渣焚烧处置示范工程,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80天。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单套处置规模最大的气化灰渣焚烧炉。其实现连续稳定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煤化工行业固废处置取得新突破,有望打通煤炭循环经济“最后一环”,并为企业和地方带来显著经济和环境效益。
该项目位于新疆石河子,配套处置4套水煤浆气化炉产生的气化灰渣,处置量为49万吨/年,联产蒸汽130万吨/年用于园区生产,处置后的灰渣作为水泥生产原料综合利用。
针对气流床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项目团队基于循环流化床燃烧基本原理,结合气化灰渣燃烧机理研究成果,研发了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千吨级中试平台完成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实现多种气流床气化灰渣无辅助燃料的高效纯烧。权威机构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气化灰渣燃烧效率达到99.36%。
基于中试研究结果,项目团队设计并建设了首套气化灰渣循环流化床焚烧炉,并由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EPC总承包,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完成水压试验,2025年1月焚烧炉开始试运行。
煤气化灰渣是煤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此前,项目团队已经研发了针对循环流化床气化残炭的高效焚烧技术,并在江西高安等地实现商业化应用,解决了超低挥发分、超细含碳燃料的大规模清洁高效焚烧难题。而气流床气化炉在现代煤化工中应用广泛,其产生的气化灰渣具有湿度大、灰分高、挥发分超低、反应活性差等特点,处理难度更大,需求更为迫切。我国气流床煤气化炉每年产生的气化灰渣超过7000万吨,目前主要采用填埋或堆存的方式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规模化利用不足,已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
11月12日-14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联合彬州市人民政府在西安举办“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特开设分论坛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
10月30~31日,锦西石化公司钳工竞赛团体赛实操环节在维运中心作业场圆满收官。作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与技术传承的重要抓手,此次竞赛以“以赛验学、以赛促练、以赛提能”为核心,将技能比拼与生产运维...
中化新网讯11月1日,南昌大学——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养博士后叶慧贤出站答辩会,在广源化工科研大楼顺利举行。本次答辩会由井冈山大学副校长隋岩教授,南昌大学张荣斌教授、赵丹教授、蔡建信教授.....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破解特色农业连作障碍难题,由大连獐子岛海洋发展集团旗下大连绿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氯化苦土壤熏蒸技术交流发展大会”11月1日在大连举行。本次会议旨....
“十四五”攻坚收官进入冲刺阶段,中原油田以数字化转型为牵引,锚定“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目标,推动一批智能化成果快速落地,老油田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数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