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障碍物,请避让!”小小的身子、长长的脖子、大大的眼睛、清晰的语言……每天上午9点30分,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6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准时出动,沿着导轨“走”到机柜前,扫描设备运行状态,采集实时数据,开启银光集团安全巡检新模式。
热电厂作为提供能源保障的单位,其配电室是各类电气设备的“能量补给站”。以往,为了保障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每班需要专门配备两名员工开展人工巡检。为了提升巡检效率及精准度,今年大检修期间,该单位实施供电系统自动化改造,引进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保证设备稳定供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巡检质效。
“我们的新工友‘脖子’最高能伸长到2.2米,确保巡视点位多方位覆盖,一旦检测到数据异常,便能立即报警,提醒我们处理隐患。”该公司技术人员邴建勇介绍说。
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了实时摄像头与红外热成像仪,可同时进行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温湿度检测及噪声测试,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实现故障预警,提升巡检效率。
“电气系统智能巡检设备的先后应用,逐步替代人工巡检,改变了传统的运维方式,为实现企业设备智能化管控奠定良好基础。”该公司机动能源部管理人员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围绕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应用人工智能识别及大数据,推广更为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本报讯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指导,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25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同期举办了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成果展览会,并发布《20....
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人工合成了一种可以一次性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在工业废水样本中验证了这种菌株对高盐废水中复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研...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和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合作完成的10千瓦级电解水制氢耦合绿色氧化制2,5-呋喃二甲酸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研究员王亮、教授肖丰收团队,以及宁夏大学教授刘晰团队合作,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新型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Co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