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14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落幕。先正达、拜耳、福华化学、浩天律所等国内外农药龙头企业与权威机构齐聚,共绘农药行业“双碳”赛道新蓝图。
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原药采购可持续发展经理施博介绍,先正达将可持续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将其全面纳入供应商准入与评估体系,并设定了明确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量将较2022年基准降低38%。同时,该公司正基于历史数据制定“范围三”减排目标,并计划率先在植保与种子业务单元推行。在实践层面,先正达通过构建供应商参与流程、建立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推广绿电应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供应链碳管理和农化供应链的低“碳”化。
浩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陶毓就助力企业出海提出建议:企业应建立“基于风险”的合规体系、严防“漂绿”、借外力、降成本,让ESG合规成为出海企业的“绿色护照”。陶毓强调,出海企业ESG合规既可满足进口国强制披露要求,又能获得海外客户、金融机构的“低碳溢价”与“可持续融资”门票,有望实现从“新绿”到“长青”,让中国农化企业“走出去”不再被碳关税“卡脖子”。
拜耳作物科学可持续与风控经理纪梦颖首次公开该公司在华“范围三”减排模型:把供应商变成自己的碳减排事业部,用“100%绿电+产品碳足迹+SBTi”把“范围三”从“最大短板”做成“最大杠杆”,让碳减排从成本中心变成采购竞争力。
福华化学作物科技产业群总经理李元燊分享了福华化学创建绿色低碳工厂的做法。该公司把磷矿—盐矿—氯碱—草甘膦整条链做成了“碳足迹可算、废水可喝、蒸汽发电、废盐变现”的闭环工厂,并用19项标准+数字化平台把经验复制给行业,为行业树立了从“绿色工厂”到“绿色供应链”输出的新标杆。
上海灵敏包装材料创始人贺吉认为,在ESG时代,农化包装已经从“成本中心”演变为“价值中心”,从产品的“沉默外壳”变成了品牌的“绿色宣言”。
与会专家还围绕“落地绿色转型”展开探讨,并强调了标准先行、数字赋能、全链协同对农化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对此,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表示将持续构建农药行业“双碳”标准体系,开展零碳(近零碳)工厂标准体系及等级认定,打造农药行业“双碳”披露平台。
另外,会上还重磅发布《农药原药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精异丙甲草胺原药》两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农药碳足迹核算的空白,为原药出口、绿色采购提供了“中国标尺”。
中化新网讯10月18日,玲珑轮胎在长春工厂迎来重大突破——首条自主研制的59/80R63“玲珑”品牌巨型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功下线。
10月16日,在江西永修召开的2025第八届中国氟硅行业绿色发展大会、第二十一届有机硅学术交流会暨“双招双引”推介会上,江西永修县与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有机硅创新研究院签订协议,将共建有机硅新材料...
10月16日,在西安举办的2025胶管胶带信息与技术论坛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胶管胶带分会主管李信透露,我国胶管胶带产品出口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进口总体呈现逐步收缩趋势,这说明我国胶管胶带产品在积...
据商务部10月21日消息,商务部公布了2026年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分别为1365万吨和25700万吨。2026年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1365万吨。其中,尿素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