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让二氧化碳“能捕尽捕”

夏日晨光中,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九大队红压脱碳操作班装置区内,二氧化碳压缩机轰鸣运转。班组员工穿梭于设备间,紧盯仪表数据,精准调整阀门参数,开启了新一天的清洁能源保供工作。

今年以来,这个班组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强化设备运维等措施,成功将碳捕集效率提高10%,预计每年多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吨,相当于在大庆地区种植5000棵常见树木20年的碳汇总量。

作为大庆油田CCUS产业链建设主力军,天然气分公司锚定“双碳”目标,将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创新,把绿色理念贯穿至生产发展全过程。

自2013年起,相继建成投运徐深9天然气净化一期、二期装置和红压天然气净化装置。2023年,建成并投运乙烯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承担起捕集回收大庆石化公司二氧化碳尾气的重任,开辟了‘变碳为宝’的绿色发展新路径。目前,该分公司已拥有天然气脱碳装置4套、二氧化处理装置两套。年初以来,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0万吨,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4万辆普通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量。

为提升碳捕集效能,这个分公司优化运行组织,将碳捕集任务分解到每套装置、每一天,建立“日跟踪、周汇报、月分析”动态管理机制,靶向解决生产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开展脱碳装置标定,探索现有装置峰值产能——通过提高胺液负载能力、优化不同工况运行参数等方式,实现原料气“应吃尽吃”、二氧化碳“能捕尽捕”,确保装置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目前,3套净化装置处理量达86万立方米,负荷率达95%,最佳塔底温度应控制在76.40摄氏度……”在油气加工十大队生产碰头会上,生产指挥中心主任黄敦翔正与专业骨干一起,对关键参数进行分析控制调整。

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十大队以“大保供”和“双碳”目标为导向,以开工率、负荷率、捕集率“三率”提升为突破口,深化“精细运行、精细安全、精细维修”管理。创新构建“5联络、5调整、5执行”和“月计划、日沟通、时调整”管理模式,突出全流程管理、上下游协同联动,根据产供变化及时调整装置负荷,确保原料“吃得下”、产品“输得出”,保障全链条供气安全。

此外,该大队依托智能化技术创新和装置工艺标定,有效提升MDEA溶液净化与过滤器水平,增强胺液负载能力,推动碳捕集率持续提升。目前,3套净化装置负荷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应产尽产、颗粒归仓”。

相关推荐

《中国能源展望(2025-2060)》显示: 能源减量替代成实现“双碳”重要推手

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集团了解到,近日由该集团编制的《中国能源展望(2025-2060)》(以下简称《展望》)正式发布。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生态环保企业ESG评价标准发布

9月10日,在第四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生态环保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发布,并将于10月10日正式实施。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ODS全面淘汰进入冲刺阶段

9月1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纪念《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下称《公约》)缔结40周年暨2025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川维化工获评重庆市“绿色工厂”

近日,重庆市公布《2025年度市级绿色制造名单》,中国石化川维化工凭借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环保治理等领域的突出表现,获评重庆市“绿色工厂”称号。

2025-09-19     中国化工报

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减排增效成果显著

中化新网讯9月12日,从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获悉,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减排增效成果显著。截至今年8月底,工厂交出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累计节约自用气超千万立方米,相当于减少二氧化....

2025-09-12     中化新网

废弃PC水桶要“变身”了?

​一般来说,聚碳酸酯(PC)材料的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PC产品会提前退役。

2025-09-1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