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1月3日,江阴高新区与东南大学“双高协同” 工作会议暨创新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推进四大实质性合作:一是建立“高位推动+精准对接”常态化沟通机制,探索“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模式,实现校地双向适配、双向赋能;二是深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协同攻关模式,建立“四张清单”推进重大项目,形成产业升级良性循环,目前双方合作的首芯半导体研发项目已获批2025年度省科技重大专项;三是共建概念验证江阴分中心、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江阴分中心、技术转移江阴分中心,构建全流程创新支撑体系;四是建立双向人才交流机制,互聘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担任“科技副总”,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优秀毕业生创业就业。
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文瑜表示,江阴高新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双高协同”专项资金、出台专项政策,围绕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深化与东南大学“政产学研用”全面联动;在协同机制构建、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互动对接,以最优服务承接学校创新溢出效应,推动校地合作产出成果。
据悉,双方前期已通过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阴分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发布科技成果超200项,达成企业技术合作15项,申报省级以上项目3个。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全新阶段,双方将全力打造全省校地协同创新的示范样板。
“从前跑多部门、耗几天,现在即来即办。”在鄂尔多斯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下称苏开区)内,内蒙古卓正煤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刚通过审批项目备案文件,对园区的网格化服务竖起大拇指——这是苏开区近期以“网格服务...
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智慧化工园区”专题会传递出鲜明共识:当前,我国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正从早期的平台搭建迈入技术、业务、生态深度融合期,面临数据整合困难、业务协同不足、投入产出比难量...
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园区办传来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广西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1%,落地项目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