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AI+智能产线数字化技术应用赛项、首届智慧水务水质监测点布置技术赛项和创新方法应用赛项决赛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开幕。
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与创新中方工作组组长、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执委会主席刘振英博士,锦州市副市长孙志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技术委员会总监张云启,辽宁石化职院党委书记孙亚光,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顾问、教授付宏生,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执委会竞赛办公室五处处长何薇,沈阳慧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秋,天津优可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越,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岳出席开幕式。
孙亚光致辞中表示,此项比赛不仅是对石油化工行业创新技术成果的全方位展示,也是大家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舞台,为金砖国家建立了人才选拔通道,提升了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石化产业先进制造领域,促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
孙亚光说,辽宁石化职院是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优秀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始终坚持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将秉承公平办赛、廉洁办赛、健康办赛、安全办赛的原则,确保比赛顺利进行,为各参赛院校提供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比赛环境,推动金砖国家职业教育领域深度合作与交流,以及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孙志海指出,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是为金砖国家建立人才选拔通道、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先进制造领域、促进金砖国家技能发展的重要平台。辽宁石化职院通过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孙志海说,此次辽宁石化职院能够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三项赛事,是对学校办学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认可,是进一步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建设教育强省的具体体现。锦州市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力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助力职业教育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刘振英在视频讲话中表示,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是经金砖国家最高领导人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批准的国际竞赛,旨在推动金砖国家在教育合作、技能开发、未来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创新教育最佳实践分享及人文交流的长效合作机制。
刘拓振英说,金砖大赛已纳入首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建设相关评价成果范围,将持续务实推进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行业企业开展海外人才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能人才,提升青年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他希望各所学校、合作伙伴能积极参与金砖技能发展工作组各项国际合作项目,为推动国际产教融合,增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AI+智能产线数字化技术应用赛项裁判员陈珍姗代表全体裁判员宣誓,中国学生选手符曦、泰国学生选手Keattipoom Sangchan代表所有参赛队员宣誓。
张云启宣布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AI+智能产线数字化技术应用赛项、首届智慧水务水质监测点布置技术赛项和创新方法应用赛项决赛开赛。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连成主持会议
此次三个赛项决赛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中国科协“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培训中心主办,中国发明协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与创新中方工作组、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沈阳慧阳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优可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亿维讯同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企学研教育科技研究院、北京嘉克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金砖未来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共有来自泰国,巴基斯坦,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的283支队伍,近1000人参加比赛。
6月30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在新疆油田首口“套中固套”试验井成功下井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完全掌握了高端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制造及应用技术,为非常规...
6月28日,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专项“高孔隙率氧化镁陶瓷隔热构件烧制成形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该校举行。
“报告!三级冷箱底部发生细微渗漏!”近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油气储运车间职工在日常巡检中发现航煤油气回收装置三级冷箱存在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异常。面对-50℃低温环境下的细微漏点,延炼秉...
7月1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公开征集一批新能源供热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技术,形成《北京市新能源供热新技术目录(2025年版)》,为新能源供热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供热系统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