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华:塔林间的攀登者

  在黑龙江鹤岗市哈萝公路旁,近20米高的合成塔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氨生产部工艺技术监督、技能专家张伟华仰头望着塔顶耀眼的照明灯,安全绳在工装裤上勒出熟悉的纹路——这是他与化工装置对话的第13个年头。从青涩毕业生到技术能手,从普通操作工到技能专家,他在钢铁丛林里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摸爬滚打:在钢铁课堂上实现蜕变

  2012年盛夏,刚毕业的张伟华站在建设工地上,对照着施工图纸寻找未来合成塔的位置。作为项目建设首批操作工,他每天早来晚走,爬流程、学原理、钻构造,300多个日夜仔细研读2054页操作规程和582页试车方案,255张设备、管道仪表流程图都被他翻“烂”了,近万平方米的项目场地,他一遍又一遍“摸爬滚打”,把每根管道的温度参数抄在浸满汗渍的笔记本上。这段经历后来被同事们戏称为“黑土上的蓝图记录人”。

  2015年装置原始开车时,担任氨生产部净合主控操作工的张伟华创造了连续125小时值守的纪录。正是这种全情的投入,让他在经历原始开车后的第四个年头就捧回了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大赛的奖杯,参与编写《初、中级化学公司合成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记录手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认定手册,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提供清晰路径。

  创新基因:在钢铁血管中植入智慧

  2019年青年技术攻关活动现场,张伟华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熔硫设备模型登台。这个创意后来落地为一套新型熔硫设备,能将块状硫黄熔化为液体硫黄送入液硫罐内重新造粒,每年可创造近5万元的利润。

  在公司合成装置E04205换热器紧急抢修战役中,张伟华的技术嗅觉再次显现。面对突发泄漏,他创新采用“增加临时排放罐、用热除盐水冲洗内部”的方法让系统平稳停车交出检修,仅用常规检修时间的60%就锁定漏点。当设备重新投用后,他又开始整理《低温甲醇洗装置氨冷器泄漏危害及应对措施》论文,为行业技术积累提供重要参考。

  “存在即为合理,但并不一定是最优”,这是师傅邓文刚传授给他的一个理念,张伟华牢牢地记在了心间。2024年年初,为了彻底解决当低温甲醇洗系统负荷降低时,循环气压缩机随之停机造成的循环气浪费、液氨损失的难题,张伟华带领专项攻关小组打破固定思维,对循环气压缩机原理性能指标深入研究,构建出“降温度、提产量、开回流、保稳定”的总体思路,对系统进行联合优化,成功实现循环气压缩机不停机的创新目标,为公司创效80余万元。这个方法攻破了循环气压缩机运行4到6个月停机检修的技术壁垒,解决了系统低负荷工况下循环气压缩机停机的行业难题,使公司实现循环气压缩机连续稳定运行200天的历史新纪录。

  传承之道:在钢铁森林里播撒星火

  张伟华深知“独木不成林,单弦难成曲”的道理,他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没忘记分享知识经验。2023年,“张伟华技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他独创的“三阶递进”培养法在部门传为佳话。他根据每个徒弟的专长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第一阶段夯实基本功,要求徒弟们能在60分钟内完成单一单元PID流程图绘制;第二阶段强化技术攻关,带领团队在低温甲醇洗热系统优化中实现蒸汽能耗降低25%;第三阶段突破创新瓶颈,采用“师带徒、技能大赛、每日一题、技能鉴定”等多元化的培养方式。

  正是在这种严格体系下,近三年张伟华团队获得省部级创新成果21项,在“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人才”“中海化学技能大赛”中收获多项荣誉。

  张伟华创新工作室的展柜里陈列着3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奖牌、25篇科技论文,工作室也被评为鹤岗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海化学技师创新工作室、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如今,已成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的张伟华,依然坚守本色。他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工整抄录着师傅送他的箴言:“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在华鹤公司智能化控制改造的新征程中,他正将师承的匠心化作创新火种,在装置管廊间续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传奇蜕变的故事。

  “我们这代工人赶上了好时候,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抚摸着中控室新安装的智能终端,张伟华的工牌在阳光下微微发亮,记录着他从荒原建设者到行业技术能手的蜕变轨迹,也预示着中国制造向智造跃迁的时代印记。


相关推荐

沈鼓多项成果入选《2025年度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本报讯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指导,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主办的2025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大会在青岛召开。同期举办了能源化工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创新成果展览会,并发布《20....

2025-05-08     辽宁石化新闻

山田涂料公司签约人保产品责任险强强联合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5月8日,厦门山田聪达涂料有限公司获悉,为了给消费者安全放心的保障。

2025-05-08     中化新网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合成一次性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

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该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人工合成了一种可以一次性降解5种有机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在工业废水样本中验证了这种菌株对高盐废水中复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研...

2025-05-08     中化新网

FDCA绿色电合成技术国际领先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和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合作完成的10千瓦级电解水制氢耦合绿色氧化制2,5-呋喃二甲酸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2025-05-07     中国化工报

新型丙烷脱氢催化剂开发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研究员王亮、教授肖丰收团队,以及宁夏大学教授刘晰团队合作,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开发出一种新型钴硅酸盐沸石催化剂(CoS-1...

2025-05-07     中国化工报

天津大学成立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

  4月29日,天津大学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揭牌。

2025-05-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