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金昌:以产业链创新驱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发布的《中国·镍都(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镍都甘肃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总指数达211.4点,同比增长18.1%,较基期(2020年)实现20.6%的年均复合增速。金昌产业链效益、产业链集成、产业链引领三大核心指标全面增长。  

地处甘肃西部的金昌市是全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曾面临资源依赖与生态压力的双重挑战。近年来,当地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报告显示,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总指数跃升背后,是产业链效益、产业链集成、产业链引领三大核心指标的全面增长,2024年分别同比提升17.1%、17.9%和24.1%。  

2024年,金昌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4.6%,外贸进出口总额占据甘肃全省的近“半壁江山”,连续12个季度获甘肃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  

金昌的转型核心在于重构产业体系。依托镍钴资源优势,当地提出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有色金属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链”及“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级产业链”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全市正从单一矿业到全产业链生态转变。2024年,该产业集群产值达1985.6亿元,同比增长26.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  

指数运行结果显示,金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条路子”,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产业链集成子指数运行219.22点,同比增长17.9%,基期(2020年)以来实现倍增。  

2024年,金昌全市75家产业化龙头企业贡献产值1263.08亿元,其中金川集团以世界500强第300位的实力,带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突破千亿规模。通过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专班制、链主企业制等“七项机制”,市企联合组建21个产业链招商专班,成功引入龙佰集团、天合光能等15家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磁场效应。  

金昌市还以“市企联动+校企协同”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产业链创新进入成果转化期。报告显示,金昌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金昌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3.81件,是2013年的6.3倍。金川集团马玉天“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报告最后建议,金昌应从聚焦建设国家级镍钴战略基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强化人才引育、布局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入手,进一步释放“链主协同、园区集聚、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  

据了解,该报告由金昌市发改委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编制,旨在以数据化、指数化形式全景展现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金昌样本”。

相关推荐

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创新培育人才

今年以来,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紧紧围绕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开辟光伏人才培育新路径,丰富培训模式、拓展培训渠道,努力打造高素质光伏人才队伍。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国内首张绿氨碳足迹评价证书颁发

2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河北分公司“绿港氢城”项目获得国内首张绿氨碳足迹预评价证书,顺利完成“绿港氢城”项目氢和液氨产品依据国内标准的全流程碳足迹预评价工作。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我国牵头的多项电池国际标准立项

近日,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了由我国牵头的7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项目立项,其中涉及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换电等多个电池相关领域,并组建了燃料电池汽车、换电车辆2个工作组...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做“活”水效文章

​2月12日,石家庄炼化生产技术部水务高级工程师杨帆一到岗,就打开实时数据库系统,查看全厂用水量变化,发现双膜产水量十分可观。这说明前期完善硫酸调节设施、优化药剂投加和膜清洗等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福建推进中试平台建设

日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福建省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进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中试创新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