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融入时代,才能拥有远方 ——记全国劳动模范李立新

劳模的生活有什么特别的?早晨五点的朝阳,寂寂夜半的月光,一路奔波的四季,肩头鬓上的风霜。这是刚刚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中国化学所属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立新习以为常的生活。每年出差超过200天的他对此不以为意:“我只是职工群众的一个代表,大家都在风雨兼程。”

ImageFetcher (1).jpg

图为东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立新(前排左一)在项目现场指导工作。 (张清华 摄)

劳模的故事有什么特别的?4月28日,在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李立新从人民大会堂捧得荣誉证书,回望自己青年时代的职业理想和几十年的奋斗之路,却生出些许感慨——

梦想融入时代,才能拥有远方。

科技赋能产业

时光回到20世纪90年代,三聚氰胺作为制造树脂、涂料、纤维和皮革材料的重要原料,迎来快速发展期。然而,副产尾气处理难题却始终横亘眼前。那时候的环保意识普遍缺乏,但初出茅庐的李立新却十分重视。他带头进行技术攻关,开发出三聚氰胺尾气制尿素工艺技术,成功实现废气资源化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我国三聚氰胺行业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然而,这项技术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研发成功到第一套装置投产,我们用了三年多时间。”李立新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20世纪90年代,国内计算软件、装备制造等配套能力都比较薄弱。而我们的装置是从无到有的创新,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我们没有。后来,我们应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设备机理并在工厂试验,成功后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2005年,李立新担任公司经营部主任后,大力推动“技术经营”。他认为,工程技术企业必须对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敏感,主动介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客户创造高价值,才能赢得主动,拥有核心竞争力。

乙二醇是推动以涤纶面料为代表的中国“穿衣革命”的重要化工原料,但长期依赖进口。2008年开始,李立新带领团队花了18个月调研国内外众多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研发单位,促成了东华公司和高化学公司关于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工艺技术的全面开发合作。迄今为止,这项国际先进技术在25套装置应用,并以7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推动了大规模工业化实践。“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乙二醇价格降了一半以上。”李立新说,“我国化纤产品在全球拥有绝对的竞争力,正得益于国产化技术的开发,得益于千千万万化工人的努力。”

2021年,李立新正式成为“东华号”巨轮破浪前行的领航者。那一年,东华公司总合同额119.98亿元,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03亿元和2.49亿元。

随着“双碳”浪潮汹涌而至,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李立新坚持将企业发展融入时代大潮,以绿色转型、深化改革为助推器,带领东华公司走上了“科技+工程+实业”的发展之路。在他的大力倡导下,东华公司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建设,推动化工技术迭代升级,五年来屡获佳绩。

2025年3月,公司发布2024年上市公司年报,总合同额达到222.85亿元,营业收入88.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10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了85.74%、47.63%和64.66%。

党建引领发展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上关于自我认知、存在意义和人生方向的三大根本问题。在李立新看来,劳模首先要明白“为谁辛苦为谁甜”,中央企业同样如此,否则就会在发展中忘却存在的意义、丢掉肩负的使命、失去立足的根基。

党建引领发展,确保姓党为民的本色,是李立新管理企业的信条。东华公司的党建成果并不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组织活动上,而是深度融入发展战略和具体工作中,展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认知和行动实践上。

社会责任,央企担当。胸怀“国之大者”的东华公司,当仁不让。在距离合肥数千公里之遥的新疆,一直都有东华公司建设者的身影。

“十四五”以来,李立新带领公司在石河子投资成立中化学东华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助力“白色污染”治理。

在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李立新带领企业以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模式,建成全国首个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体化项目——扎布耶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也是西藏地区首个现代化大型工业项目,为西藏地区经济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央企方案。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中国化学所属中化学(内蒙古)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这些地方,事业初创,条件艰苦,但东华公司的员工仍然乐于奔赴,因为永远有一批党员冲锋在前。扎布耶盐湖高寒缺氧,尤为艰苦。然而,先后有上百名公司员工,从海拔45米的安徽合肥,赶赴那片4500米的高原上战天斗地,让项目建设一点点从蓝图照进现实。

这是东华公司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最好体现。

近年来,李立新带领班子团队连续三年获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四好”领导班子荣誉称号,带领企业连续两年荣获集团党建责任制考核A档。

国内链接国外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没有闭门造车的劳模,更没有故步自封的劳模。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交叉口,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李立新带领东华公司作出的坚定选择。

东华公司的国际化起步较早,但一直没有做强做大。2021年,东华公司海外业务合同额仅为8.69亿元,占当年总合同额的7.24%。

三年来,李立新把“国际化”摆在公司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把技术营销作为“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他带领团队研究新国别、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团队,着力提升项目执行质量、完善营销合规体系、壮大品牌传播力量,推动国际业务持续做强。

东华公司以T+EPC(技术+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推广自有硫酸法钛白粉技术,成功签约南非8万吨/年硫酸法钛白粉项目,帮助建设南非第一套现代化的硫酸法钛白粉装置和非洲唯一钛白粉项目;推广锂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技术,成功签约玻利维亚IBQ基础化工项目EPC总承包项目,可填补当地基础化工产品多项空白;推广自有硫黄制酸技术,签约印尼晨曦镍钴湿法项目硫黄制酸装置项目……

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合同额达到了87.55亿元,占总合同额的39.29%,对比2021年,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

劳模的价值有什么特别的?工作30多年来,李立新揽誉众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授“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家”等称号,并相继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但这些都无法诠释劳模的价值。

李立新说:“对我而言,将个人的成就贡献和国家战略需求相匹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才能成就人生的最大价值。”

相关推荐

国家智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更新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2025-04-30     中国化工报

新版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发布

近日,工信部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以下简称《参考指引》)。

2025-04-30     中国化工报

中国五环获两化融合最高等级认证

近日,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环)顺利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评定,成功斩获由工信部审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签发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级认证证书。

2025-04-30     中国化工报

抚顺高新区筑良巢引凤栖

焊花四溅,管架桥纵横交错,近日在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抚顺渼瑞石油化工项目施工现场,一幅奋进中的工业美景铺展开来。

2025-04-29     中国化工报

工业智能加速能源化工价值链重塑

​近年来,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与环保形势的收紧,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不得不考虑如何重塑行业价值链,从而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局势中站稳脚跟、获得新的机遇。

2025-04-23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