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为助力上海化工区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11月1日,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瑞·夏普莱斯教授、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胡贝尔教授、2016年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余金权教授等世界顶尖科学家走进了上海化工区。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以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部分跨国公司代表等参加交流活动。
在主题演讲中,3位化学大师分别围绕《点击化学》《本世纪之视野,面向药物设计的蛋白质结构:蛋白酶体》《在埃尺度上的分子编辑:药物发现的新工具》主题,分享了全球前沿化学科学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全球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巴瑞·夏普莱斯介绍了有关理论研究情况及与中国科研者的合作,并结合氧化反应、硫氢交换介绍了反应在材料合成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应用;罗伯特·胡贝尔介绍了X射线晶体的有关发展历程,及其所在研究所最新情况和近期研究工作重点;余金权介绍了碳氢键功能化技术及其在工业生产和制药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在中外科学家交流论坛环节,科学家们与参会嘉宾围绕化工产业发展、化工与生活、化工与社会等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要打破行业和学界的界限,改善两者关系,鼓励、支持年轻科学家进行更多研究创新。
会上,上海化工区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有关化学、化工新材料方面的诺奖等顶尖科学家不定期发布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学术主题交流、全球科技创新前沿预测与规划、科技成果转化等。
此前,上海化工区已经为引进诺奖科学家、外国院士、中国两院院士等顶级科学家到园区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制定了专项支持政策。
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马静表示,化工区将更加主动地“引才”,更加积极地“引智”,携手世界顶尖科学家和各地科研工作者共同攻克科技难题,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研究团队创制了扭曲促进电子得失的有机小分子超级光还原剂,并发展了低温(40-60℃)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11月20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马骧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光体,构建了基于小分子量磷光染料的掺杂纯有机近红外室温磷光(NIRRTP)体系,相关成果....
10月23日,科思创(Covestro)全球集团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负责人TorstenHeinemann博士、科思创亚太区集团创新负责人AndreRittermeier博士、科思创首席科学家Chenxi...
近日,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名为“甲烷捕集厌氧消化”(MAAD)的新技术,能将高浓度有机废水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未来有望将航空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70%。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陈宜峰教授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研究文章,在线报道了课题组通过光钴协同催化不对称Barbier反应高效合成手性叔醇衍生物的...
数十年前,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以及设计全新蛋白质为人类所用,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30年前,如果能用实验设备解析一种蛋白质结构就完全可以发表一篇博士论文,因为那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