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绿氨合成技术系统优化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原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潞安化机”)全程组织承办。
作为我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核心工业城市,太原此次迎来了一场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的巅峰对话,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合肥氢能公司、太原理工大学、武汉零界氨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赛鼎工程公司、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能海用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政产学研单位的领导、业内顶尖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绿氨合成技术的创新突破、系统优化及产业化应用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共同为我国绿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会前,参会嘉宾实地考察潞安化机太原生产基地,沉浸式体验精细化生产与智慧化管控融合的智能制造全流程,直观感受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硬实力。
研讨会由太原理工大学教授苗茂谦主持,潞安化机总经理李广民在致辞中强调,绿氨作为串联可再生能源存储与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的关键载体,已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突破口。
技术交流环节亮点纷呈:合肥氢能公司团队分享前沿绿氨制备技术,为低成本生产提供新思路;武汉零界氨氢团队展示成熟氨动力产品,如氨能内燃机、氨能燃气轮发电机组、模块轻量化商用车、燃煤锅炉的掺氨燃烧及模块化柔性合成氨设备等;太原理工大学秦文萍教授详解聚合性智能微电网技术,为绿氨生产的能源供给提供解决方案。潞安化机营销副总则系统介绍了企业在绿氨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研讨会的讨论环节气氛热烈,与会嘉宾围绕绿氨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潞安化机党委书记、董事长任金锁强调:“绿氨是机遇,更是责任。当前绿氨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应用技术的突破,只有打通‘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链条,才能真正释放绿氨的市场潜力。尤其在海上应用场景中,绿氨合成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氨动力不仅可作为海上电力消纳的重要途径,还能为海上平台、船舶等提供稳定储能供电,解决海岛能源供应难题,甚至有望推动海洋运输业从'燃油时代'全面迈向'零碳时代',助力全球航运业实现碳中和目标。”随后任金锁现场提问:"目前氨动力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零界团队及合肥氢聚公司负责人随即回应:"在氨燃料内燃机和燃气轮机领域,目前国内外主流技术主要用柴油或者其他燃料来进行掺烧或者引燃点火,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减碳,无法做到真正的净零碳排放,而目前团队通过在线催化裂解和等离子点火技术,解决了氨气难点火和燃烧稳定性问题,实现了纯氨燃烧,达成真正的净零碳排放。"与会单位代表纷纷表示认同,并就柔性合成氨技术、氨燃烧和后处理技术、各类绿色燃料技术经济性及海上等关键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经过数小时的深入研讨,与会嘉宾达成多项共识:一是绿氨产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未来五年将迎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窗口;二是政产学研用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攻克技术瓶颈;三是要加快制定绿氨产业相关标准与规范,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大家一致认为,绿氨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战略价值,必将成为“破解能源困局、赢得未来产业”的关键路径。
为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会后各参会单位达成一致,决定组建联合工作组,由潞安化机牵头,各与会单位抽调技术骨干与专家共同参与,聚焦绿氨制备关键技术攻关、氨动力装备产业化及海上能源消纳应用场景开发三大方向开展协同创新,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与成果共享平台,加速推动绿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作为能源革命的"新石油",绿氨正重构全球能源格局。各方一致认为,绿氨将成为"破解能源困局、赢得未来产业"的战略路径,此次绿氨合成技术系统优化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各方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凝聚了行业发展共识,为我国绿氨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领域,表面改性技术正成为提升纳米材料性能的关键手段,其中二甲基二氯硅烷(DDS)处理技术在气相二氧化硅功能化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效果。 气相二氧化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填料,通....
中化新网讯10月10日,由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苏州院”)牵头自主研发的核用富集硼酸正式交付广东陆丰核电5号机组。这是继2024年11月在阳江核电3号机组、防城港核电4号机组运行....
30余项新产品开发与试生产圆满完成;PB1000树脂月销量持续提升;氯醚树脂销量同比提升近16%……今年以来,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秉承开放协同、创新引领、共创共享的理念,稳扎稳打,创新创效...
近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延安炼油厂氮封油箱油雾回收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实施,不仅大幅降低了润滑油箱油气排放浓度,更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油污堆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