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晓博士在向参观中国化工博物馆的同学作认真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学生周宇丹青一边脱下实验服装一边说:“这是我几年来参加课外实验课中最好的一堂课,我们不仅自己动手制作了电池,让土豆唱歌,懂得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而且参观了中国化工博物馆,使我们终身受益!”
这个场景发生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2号的中国化工博物馆。
2017年12月30日上午,一个辞旧迎新的假日,中国化工博物馆却热闹非凡。实验室里迎来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北部新区实验学校、北京市二十中学、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北京市五十七中学、北京市育英学校、北京市师达中学等十多所学校的28名初一学生。这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开启了向往已久的电池DIY(即自己动手制作电池)实验活动。
电池DIY实验课就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土豆块作为能源发电以及自己动手制作电池。
为了开好这堂实验课,中国化工博物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提前做好了精心准备。设计了同学们关注的内容,准备了实验材料,设计了制作流程,同时还制定了安全规范,实验之前首先告知安全要求,确保同学们实验平安。
王丽老师和邵玉梅老师在辅导同学们做实验。
同学们在王丽和邵玉梅老师的辅导下,按照实验流程,同学们将锌棒和铜棒插入土豆块,连接音乐芯片,土豆块竟然播出了悦耳的音乐,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王丽老师告诉大家:土豆块插入正负导线后能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不仅是土豆,而且萝卜、西瓜、苹果都能发电。我们这世界能源无处不在,同学们要努力学好化学知识,掌握运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的本领。
完成土豆块唱歌实验项目之后,同学们开始用材料包中的材料自己制作电池。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碳棒插入铁管,倒入黑色粉末,注入化学液体,连接正负导线,时间不长,一节电池做好了。用电压表一测,有的电池电压达到1.5伏以上,相当于商店里出售的电池电压。
王丽和邵玉梅两位老师细致地讲解了材料的性能,电池的发电原理,让同学们不仅知其能,而且知其所以能。当老师宣布:同学们制作的电池可以带回家时,更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喜出望外。
同学们通过实验课,感受到了化学的神奇。实验课程结束的时间到,还有许多同学久久不愿离去,回味着这段美好时光。
20多位家长通过陪同孩子一起参观了中国化工博物馆,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工的了解。他们认识到,不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化工,而且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离不开化工。
家长们看到孩子脸上满意的笑容,自己也传染了愉悦。一位名叫周姓家长留言道:“非常感谢你们这次精心准备的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科技之窗,孩子们受益匪浅,感谢你们!”
据中国化工博物馆负责社会教育的苑晓博士介绍:“中国化工博物馆自2017年列入北京市社会实践课堂半年以来,广受同学们欢迎。2017年已开课9次,共有260多名同学从网上相约走进实验室,拥抱自2017年列入北京市社会实践课堂半年以来化工,先后体验了暖宝宝的秘密、蜡烛燃烧探密、金属为什么有记忆、汽水是怎样形成的等发生在我们日常生产中,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化学现象,从而了解化工、热爱化工。现在网上报名十分踊跃。”
11月14日,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承建的酒泉储能项目的首台电池舱正式起吊,并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酒泉储能项目进入安装阶段。
“十年前,大部分太阳能头部电池企业对钙钛矿不屑一顾,但现在这些企业陆续都建立了钙钛矿研发部门。我相信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一定和钙钛矿息息相关。”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一新表示。他...
11月15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自2024年12月1日起,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其中,光伏、锂电池、部分成品油等209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则由13%下调至9%,铜铝材等59种产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