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从贵州锂想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传来消息,随着公司电池级碳酸酯项目正式投产,锂想时代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已投产的生产电池级碳酸甲乙酯和电池级碳酸二乙酯的企业。
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2万吨/年产能已全线贯通,每年可产出16000吨碳酸甲乙酯与4000吨碳酸二乙酯,并联产7000吨甲醇。二期项目正在规划中,预计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其产品市场覆盖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前景广阔。
据了解,作为2021年落地毕节黔西的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采用国内先进的酯交换法生产工艺,产品纯度可从99.99%提升至99.999%。据该公司生产副总申曌介绍,其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电车电解液溶剂,能显著提升电池的低温性能与循环寿命;同时,与传统工艺相比,其采用的差压热耦合精馏技术节能率达55%,蒸汽与冷却水消耗大幅降低,配合酯交换法生产工艺,实现了反应条件温和、装置投资少、污染小的清洁生产目标。
目前,公司已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完整研发生产链,获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通过宁德时代二级供应商认证。申曌表示:"依托当地煤炭资源转化的原料优势,我们正构建从催化剂开发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在贵州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的背景下,本项目投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标志着锂想时代在高性能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该项目是黔西市“一主一特一辅”产业格局中新材料板块的关键布局,填补了西南地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空白,可进一步推动当地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
7月16日,“链博首发站”活动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当日举办。材料企业贝特瑞发布了行业首款硅负极专用石墨材料和首创的BTR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山东海化集团、山东海化美天膜材料有限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超亲油疏水中空纤维膜及高效润滑油膜净化装备”项目通过鉴定。
近日,天津长芦海晶集团公司所属第四分公司《超高模量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在骑行装备上的应用研究》项目,成功通过天津市科技成果鉴定,其技术水平被专家组一致评定为“国内领先”。
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石化城市,该如何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近日,笔者从河南省濮阳市科技局找到了答案:该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攻关+企业培育+成果转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传来消息,该所秦川江、王利祥研究团队在“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设计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记者从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邦)了解到,立邦首款不含生物抑制剂的自抛光防污涂料AQUATERRAS已在中国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公司实现国内首次应用,为万海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