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盐碱地改良有了新方法。在4月7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的《腐植酸接枝丙烯酸盐碱地改良剂的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在腐植酸接枝丙烯酸水溶性盐碱地改良剂研究方面有明显创新,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腐植酸接枝丙烯酸聚合物反应挤出连续生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改良盐碱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腐植酸接枝丙烯酸盐碱地改良剂的研究开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改良盐碱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表示。
据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李中贤研究员介绍,该中心开发的腐植酸接枝丙烯酸聚合物反应挤出连续生产工艺,实现了反应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和微量化,该工艺不使用有机溶剂,操作简便,安全环保,产品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连续生产。
据了解,2005年,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河南濮阳、兰考等地的盐碱地改良,研究开发了腐植酸接枝丙烯酸盐碱地改良剂。2021年在新疆实验发现,该改良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配合节水灌溉应用具有独特优势。
为此,该中心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原力肥业有限公司、中科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农科所等单位合作,在新疆库尔勒、哈密、阿勒泰、伊犁、阿克苏和山东东营等地开展了多点大田试验,涵盖棉花、大豆、玉米、小麦、甜菜、苜蓿、打瓜、番茄等多种作物,明确了该改良剂在不同盐碱化程度土地、不同农作物品种和不同灌溉条件下的用法用量,证明了该改良剂具有用量少、成本低、使用方便、增产效果显著等优势,特别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配合滴灌大面积改良盐碱地,实现了“边滴灌、边脱盐、边保水、边增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当前,我国研究开发的盐碱地治理技术较多,但真正能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技术却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制约和经济可行性差。”谈及为什么要在新疆进行实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唐中杰副研究员说,新疆有我国规模最大的盐碱地带,面积占全国盐碱地的1/3,过去也曾采用灌溉洗盐(碱)的传统改良技术,改良一亩地需要约2000立方米的水。但是,由于新疆降水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缺且已过度开发利用,传统的灌溉洗盐(碱)的技术难以为继,急需因地制宜,探索与节水灌溉配套、投入成本与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
据了解,腐植酸接枝丙烯酸聚合物既能作盐碱土改良剂,又能作缓释肥添加剂,科研团队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6件,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件。
“改良盐碱地,是缓解人地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李中贤表示,下一步,研发团队将深入研究改良剂的作用机理以及长期滴灌条件下耕层土壤盐碱成分的变化,将使用改良剂和其他措施相结合,以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相纳米材料在涂料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气相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改善涂料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气相二氧化硅在涂料中可发挥优异的增稠触变、防流挂、防沉降等作用,气相...
中化新网讯永新县“书记部长进校园”招才引智“活动暨与井冈山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近日在吉安市举行,校地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旭彪强调,井冈山大学立足吉安,服务吉安.....
截至3月底,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90万吨,示范区日产原油从投产之初的220吨增至450吨,累计增...
4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高比能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这标志着该实验室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近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对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富氧空压机进行节能改造,实现了节约蒸汽并回收利用蒸汽余热发电的目标,日均可额外发电7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