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气化框架桩基施工侧记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近期,陕西榆林迎来强寒潮天气,最低气温接近历史极值。在中煤陕西公司煤化工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参建人员以钢铁般的意志抵御风寒,气温下降标准不降,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现场管理、科学有效组织、合理精准安排,历经40天日夜奋战,提前完成了煤气化装置气化框架桩基施工任务,展现了中煤人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以及高效的施工组织、良好的团队协作风采。
战天斗地出实招 强化措施抓落实
2023年12月20日,煤化工二期项目煤气化装置气化框架桩基工程开工,起吊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金属的撞击声随处可闻;焊花朵朵分外妖娆,人影绰绰忙而有序……
气化框架桩基工程包括直径1米混凝土灌注桩393根、直径0.7米的混凝土灌注桩154根。天寒地冻,骤降的气温给正在施工的项目建设带来极大挑战。冬季施工作业昼夜温差大,如何保证工程质量?这是摆在工程部现场负责人何映雄身上的头等大事。
经过研究,他们立即会同承包商制订科学合理的冬季施工方案,从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安全防火、质量检查等方面明确要求,同步制订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低温天气对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采取施工过程保温、添加防冻外加剂、延长砼搅拌时间、严控水灰比、冷拉钢筋温度和浇筑温度等系列措施,同时做好冬季室外作业人员防寒取暖和日常生活保障,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为桩基施工保驾护航。
严控质量巧工艺 突破常规解难题
“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综合大家讨论结果,采用后注浆工艺可有效降低极端严寒天气条件下的影响……”在施工方案研讨会上,中煤陕西公司副总经理、煤化工二期指挥部总指挥周永涛强调。现场人员作业时严格落实技术管控措施,对钢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桩基后注浆施工等关键工序全程进行24小时旁站。
“尤其是钢筋笼整体吊装、冬季施工严控混凝土入模温度等,都是桩基施工的难点。”这是何映雄嘴里常念叨的一句话。
为确保极端严寒天气下施工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对长达33米左右的钢筋笼一次性采用机械连接加工成型,采用双机吊整体吊装及安装,降低了混凝土灌注桩桩低的沉渣厚度及塌孔,加快了钢筋笼安装速度。
作为工程质量控制最重要的环节,他们在施工前已对后注浆施工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与设计院及承包商召开专题会,邀请专家研讨交流,在混凝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全程监管,各项技术参数逐一核对统计,严格把关,确保了施工质量。
真抓实干立标准 打造精品树形象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项目全体参建人员不畏严寒、坚守岗位奋战在一线,凭借过硬技术和工匠精神,经过40天的鏖战,气化框架桩基工程提前5天完工。
“这为3月份气化装置EPC承包商进场及后续土建安装工程施工争取了宝贵时间,也为项目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何映雄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这么低的温度下,桩基施工现场还能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规范作业,确实不错!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煤化工二期项目建设,打造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全生命周期不落后的精品示范工程。”1月上旬,榆林市主要领导在该项目施工现场调研时,对中煤陕西公司给予了高度评价。(张骑军)
近日,江汉油田审查钟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规划部署方案,会议就钟市碳酸盐岩勘探、开发进展以及一体化方案部署的科学性、合理性展开热烈讨论。
3月19日,开滦集团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浩公司)聚甲醛和己二酸两大主产品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碳足迹认证,标志着该公司绿色制造不断迈上新台阶,在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上迈出关键一步。
“今天我们要对站点上的智能泡排设备进行清洗,地面要铺好防渗膜,员工要戴好护目镜,防止化学品溅入眼睛……”3月31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焦页70号集气站正在开交接班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场没有员工...
2025年3月31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18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简称:180装置)实现安全稳定运行超900天,累计产出乙二醇产品443万吨,刷新了行业长周期运行纪录,以行业1/5产能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