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石化资本投资入股海德明能(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德氢能)正式完成。这是继2024年6月中国石化资本旗下恩泽基金投资海德氢能后,中国石化资本再次加码增资。
海德氢能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创新力的绿氢科技公司之一,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该公司专注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先进绿氢制取利用综合解决方案。其首创的方形插片式带压电解水制氢系统"氢舟"已位居国内市场方形电解槽出货量第一。
中石化为何二度加码
技术突破是吸引中石化持续投资的关键因素。2025年初,海德氢能的氢舟HydoLyser先进电解系统实现关键性能升级,基于非贵金属材料体系的量产制氢系统在壳牌联合项目上实测直流制氢电耗低至4.0kWh/Nm³(44.8kWh/kg),这一指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该公司在前瞻技术方面持续投入,凭借AEM制氢技术的突破性成果,荣获"创蓝碳中和先锋奖"。
产能扩张也是重要考量。今年4月,海德氢能全新生产制造基地正式启用,规模较原基地扩容近半,在产能规模、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及绿色制造等领域均实现系统性跃升。目前,海德氢能已为壳牌、道达尔能源、中国石化、金风科技等领军企业交付超20个项目,经营中国、欧洲、中东三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氢能还获得了全球能源巨头沙特阿美旗下阿美风险投资(Aramco Ventures)的战略投资,这将为其全球市场拓展与技术进步提供持续赋能。这种国际化背景和多元股东结构,无疑增强了中石化持续投资的信心。
从“油气巨头”到“氢能龙头”
中国石化早已将氢能定位为公司转型的核心战略方向。2022年9月,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远期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
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加氢站网络。截至2025年4月,中国石化已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京沪、京津、成渝、沪嘉甬、济青和汉宜高速7条"氢走廊",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是我国首条以氢能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通道,全程约1150公里,中途设有4座加氢站。
在绿氢生产方面,中国石化已布局多个标志性项目:
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绿氢可达2万吨,预计2023年6月建成投产
鄂尔多斯1万吨/年绿电制氢项目:中国石化第一个绿氢炼化项目,已列入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重点项目
中原油田MW级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中石化首个MW级电解水制氢项目,预计2022年9月建成投产
这些项目体现了中国石化"在现有炼化、煤化工制氢基础上,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制氢"的战略思路。公司计划逐步在炼化领域用绿氢替代化石原料制氢,推动工业领域深度脱碳。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
中国石化通过直投+基金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积极布局氢能全产业链。除海德氢能外,中国石化资本还投资了舜华新能源、海德利森、重塑能源等多家产业链企业。2025年,中石化资本拟发起设立氢能基金,参与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石化加大攻关力度,力争在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等石化材料、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加氢站关键设备国产化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例如,2021年11月,中国石化首套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示范站在燕山石化启动,标志着自主开发的国产PEM制氢设备打通了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整套流程。
对海德氢能而言,中石化的持续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庞大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协同机会。作为中国石化氢能生态圈的重要一环,海德氢能的技术优势有望在中石化遍布全国的加氢站网络和工业场景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加速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
此次中国石化对海德氢能的再次加码,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既体现了央企龙头对绿氢技术路线的坚定看好,也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氢能竞赛中的实力与决心。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氢能产业正从示范阶段迈向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国石化与海德氢能的强强联合,有望为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赢得先机。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黑龙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思路,以打造价值党建品牌为抓手,不断将党建工作融入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行稳...
中化新网讯近日雪天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天盐业”)获得国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主体信用评级最高级“AAA”,评级展望为“稳定”。雪天盐业首次获得最高信用评级,....
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聚焦客户需求,深挖装置改造潜力,优化原料利用与生产工艺,实现负极焦全产全销,6月单月产销量超2024年最高水平25%,刷新历史纪录。生产高质量负极焦难度极大.....
7月3日,广东石化再传喜讯:6月份航煤出厂26.08万吨,刷新自开工以来的单月新高。今年上半年,广东石化通过保税供应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约9.8万吨航煤,深圳机场保税航煤占比已从2024年0.2%增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