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氟多:四大工程开启新增长曲线

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多氟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江畅谈民营企业发展

QQ20250227-150608.png

  2月的北京,阳光和煦、天气渐暖,大地正渐渐褪去睡意,开始憧憬春天的到来。

  殊不知,同样迎来“春天”的还有广大的民营石化企业和企业家。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民营经济迎来了新春“好彩头”。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信号,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2月19日,多氟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世江在谈及此次座谈会时,格外的神采奕奕:“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首先要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梦想决定高度 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

  “唯有创新不可辜负。”

  “把任何东西做到极致,奇迹就会发生。”

  “企业坚定归零心态,才能储备不断攀登新高峰的勇气和毅力,创造更好的进步和更大的成功。”

  李世江告诉记者,多氟多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在新时代大踏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靠的就是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敢于自我突破的革命精神。

  上世纪90年代,氟化工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黄金产业”,国内绝大多数无机氟化工产品主要以萤石为原料。但萤石作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受限。一次偶然的工作机会,让李世江灵感闪现:如果把磷肥生产过程副产的废物——氟硅酸当作氟资源,又当如何?

  这样的想法大胆且超前。那时,“氟硅不分家”才是业内公认的发展定式。

  凭借对氟元素的了解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李世江坚信,这事儿能成。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攻关后,“氟硅酸钠法制取冰晶石联产优质白炭黑”生产技术问世,这也推动李世江带领多氟多踏上认识氟、驯服氟、探索氟、利用氟的发展道路。

  2023年,多氟多的“磷肥副产氟硅资源高质利用成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首次开发了以磷肥副产氟硅酸为原料生产超纯电子级氢氟酸联产高品质白炭黑成套新工艺,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并建成稳定运行的万吨级生产装置,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也获得了该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4年,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正式落户宜昌。这个项目在整合多氟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市场优势以及宜化在磷、氯、氟、煤等基础化工产能、成本优势的基础上,以氟硅酸为原料,按照“氟硅酸—氢氟酸—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的增值路径,实现氟硅资源高效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QQ20250227-150808.png

图为多氟多生产厂区。

  李世江与氟的缘分深厚。

  2006年,他在日本了解到,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国际市场几乎被日本垄断。“定要改善受制于人的被动处境。”李世江暗下决心。

  从最初缺乏基本实验设备,只能根据化工原理知识边摸索边实践,到第一次成功制出2克六氟磷酸锂,李世江这一干就是8年。

  如今,多氟多自主研发生产的六氟磷酸锂不但替代进口,还大量出口日本。重要的是,售价由起初的每吨超百万元调至每吨几万元,为我国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产业支撑。

  通过不断推进技术更迭,多氟多已经有能力将每万吨六氟磷酸锂的投资规模降到较低水平,并能同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反应效率。“最佳的保密期是在技术推广应用时,新一代技术已经出现,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原始动力。”或许,这就是十年如一日拼搏创新才能拥有的底气,哪怕是在六氟磷酸锂市场遇冷时,李世江也只是认为:“这给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创新机遇。”

  李世江带领团队埋头苦干的故事还有很多,多氟多也从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一跃成为能与世界顶尖企业对话的民族之光。他们用实际行动铺就出“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反馈支撑创新”的良性发展道路。

  回首多年创新、创业奋斗史,李世江颇有感悟:追求创新必须具备定力和韧性,坚持长期主义,敢于投入和承担风险,才能真正挑起家国情怀和民族追求的担当;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丢了灵魂就会落魄;在心灵中给不可能留下一定位置,是成熟人生、成熟企业的标志。

  “有了一定积累时,创新是会上瘾的。”当亲手把一个个“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时,李世江仍在续写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眼界决定境界 “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李世江深谙此理,他也总能从支持国家发展、跟随时代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回答如何让民营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时,他毅然决然地说:“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社会正在从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转变,此中有四大重要区别。”李世江谈道。

  一是能源取得方式。碳基文明由燃烧碳获得,硅基文明则源于太阳光。中国恰好把握住了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全球赛跑中,实现了从起步到领跑。二是生命存在方式。过去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现在衍生出人类文明、数字化和机器人,如何驾驭机器人成为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三是产品制造方式。以往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正在向无人工厂、黑灯工厂、黑屏工厂逐渐过渡。四是信息获取方式。信息传播途径不再是结绳记事、鸿雁传书、电报电视,而是互联网。

  对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氟元素的深入研究,让李世江多次精准捕捉到国家发展需求,并率先抓住发展机遇——多氟多由驯服氟开始,逐步扩大氟的“朋友圈”,进军到新能源等领域。

  凭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地认识,李世江有了更广阔的眼界,擘画出以氟利用为中心更为宏大的蓝图。“进入新能源领域后,我们发现,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3个高能元素氢、锂、钠,在氟的作用下便构成了新型能源体系。”李世江表示,目前,多氟多已形成新材料支撑新能源、新能源牵引新材料的产业格局。

  李世江关于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的思考,给多氟多带来的启迪远不止此。在世界高端半导体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我国半导体产业危机重重的严峻时刻,他带领多氟多毅然决然踏入半导体材料研发领域。凭借着对氟硅资源高质利用成套技术的积累,多氟多十年磨一剑,终将电子级氢氟酸产品品质提升到UPSSS级,成功进入全球顶级半导体制造企业合格供应商体系。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李世江一次又一次带领多氟多以产业报国的铮铮誓言。采访这天,李世江依然坚定地向记者表示:“民营企业家首先要把自己的根源搞清楚,你是如何来的?你凭什么能在中国大地获得发展,凭什么能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国运昌盛,那我们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

QQ20250227-150856.png

图为多氟多六氟磷酸锂生产线

  理想成就未来 四大工程开启新增长曲线

  怀揣着赤子之心的李世江带领多氟多在产业报国的路上高歌猛进。

  目前,多氟多已形成氟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新材料体系。其中,主导产品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全球第一,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产销量全国第一。对于被业界称为“未来能源”的钠离子电池和被普遍认为是“终极能源”的氢能,多氟多亦有布局,已初步形成以“氟”为基、制能依“氢”、行之有“锂”、坐地为“钠”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拥有不竭的前进动力,关键在于李世江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常说:“一个人的梦想是梦想,千百万人的梦想是现实!”

  在他看来,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在不断进步,这是无法阻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这场潮流中找准定位,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李世江说道。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眺望未来,李世江比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有雄心,他正带领多氟多朝着“双新双千亿”产业目标一往无前。

QQ20250227-150911.png

图为多氟多宁福新能源电池生产线。

  据介绍,多氟多未来的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四大重要工程。第一个工程是“一号工程”:充分利用氟硅资源技术优势,将更多低品位氟硅资源转化为最高等级的氟硅产品。第二个工程是“世纪工程”:以探索硼元素及其同位素为重点,为推动原子能工业发展和人类大健康事业作出应有贡献。第三个工程是“未来工程”:通过建立数字化大模型,支撑企业提质增效。第四个工程是“智慧能源工程”:以数字化为基础,打造多氟多制能、节能、储能三位一体的智慧能源体系。

  李世江还透露,这些重要工程已有重大收获。多氟多在推出氟芯电池后,凭借高安全性和高性价比,吸引了超威集团、爱玛、金彭等头部企业的关注。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电动三轮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第二期、第三期项目的推进,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对于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多氟多已开始布局研究锂电池回收路线,尝试电解质或正极材料的再生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硼系列已有产品通过市场检验,并获得订单。数字化建设颇有成效,公司一体化平台开始运作,巡检机器人、轨道机器人以及运输机器人也已投入使用。由多氟多自主建设的工业安全生产大模型——豫鼎安澜已经投入实际应用,使得安全综合管理效率提升20%,安全管理综合成本降低15%。

  “让我们用慧眼发现社会的美好并将其放大,社会的发展潮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展望未来,李世江信心满满。多氟多将继续秉承“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智创未来”的发展使命,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成熟的体系协同能力与风险管控制度、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推进企业高质量稳健发展,最终实现用氟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景。


记者手记

热血终成洪流

“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民营企业家李世江将这一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中国芯”而战、为独立自主而拼,李世江的热血从未冷却。记者从他的奋斗史中感受到一位民营企业家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历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民营经济克服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民营企业在国家发展中大显身手将是必然。因为困难和挑战“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因为和李世江一样“胸怀报国志”的民营企业家不胜枚举,他们的热血终将汇成时代洪流!


相关推荐

吉尔吉斯国家化肥厂第二条生产线即将开工建设

  4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托罗巴耶夫视察了位于奥什州诺卡特区的吉尔吉斯国家化肥厂。视察期间,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认真听取了吉尔吉斯国家化肥厂厂长刘丙林关于一期包括第二条生产线即将开工建设的详细情况...

2025-04-02     中化新网

九江:“链主”带“全链”,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3月26日,九江石化加氢裂化装置桩基开工,这是继去年底年产150万吨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第一个项目——连续重整装置全面开工以来的又一重要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助力打造“炼油+芳烃+PT....

2025-04-02     中化新网

国内首个乙烯全业务链智能化工厂能效跃升

乙烯收率从2021年的76.2%提升至2024年的78.01%,装置平稳率保持在100%,自控投用率超过99.6%,截至3月31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榆林乙烯智能化工厂投用的58个专业系统,在生产经营中...

2025-04-02     中化新网

中国石油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

  3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

2025-04-02     中国化工报

榆林煤制清洁燃料示范项目落地

  近日,榆林煤制清洁燃料升级示范项目正式签约落地。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煤制清洁燃料基地。

2025-04-02     中国化工报

华东地区石化装备专家库启动

  日前在淄博召开的华东地区第十九次化工协作交流会上,华东地区石化装备专家库正式启动。

2025-04-0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