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技术为祖国找更多的油气。”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杨海风这样说。工作以来,杨海风长期致力于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机理与富集规律研究,累计发现数十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数亿吨油当量,为渤海油田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日,他获评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迎难而上 勇闯难关险隘
2010年,入职仅半年的杨海风在渤中探区接手了秦皇岛29-2构造的攻关研究任务。该区的地下情况非常复杂,更棘手的是,钻探显示整个构造下二氧化碳含量极高。在传统认识里,地下是贯通的,谁也无法阻止天然气和二氧化碳“搅和”在一起。这让该区域的勘探成为了一大难题,也难住了走出校门不久的杨海风。
那段时间,他把自己埋在海量的资料里,不断地寻求着真相。终于,他发现二氧化碳和正常的天然气被封闭在不同的区域,完全可以分类开采,这一发现成功抓住了解决该构造难题的关键。2012年6月,依据这个新认识,该区块评价井试油成功,诞生一口千方井的同时,渤海古近系首个亿吨级隐蔽型油田也由此宣布诞生。自此,渤海勘探向深层隐蔽型油气藏新篇章进军。
此后,他将这项成果总结为一套适合渤海盆缘凹陷的油气差异富集机理,明确了小型盆缘凹陷的勘探潜力和油气成藏特征,打破了业界长期以来关于盆缘凹陷“埋藏浅、面积小、生烃能力有限、油气勘探价值不大”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导了另一个亿吨级油田的发现。
不畏艰难 勇攀峻岭险峰
秦皇岛32-6亿吨级油田的发现,曾让石臼坨凸起名噪一时,但随后的勘探沉寂让人质疑其潜力已尽。杨海风不信邪,他天天泡在单位,分析每一个地质异常。通过细致研究,他创新性地提出“脊—圈—砂”定量三元控藏模型,大胆预测秦皇岛32-6周边隐藏有更大油田。随后的两年,硬是在这套技术的指导下,通过16口探井的精准部署,让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田成功问世。
大战告捷,杨海风并未停下脚步。面对低部位构造圈闭没有获得规模性油气发现的挑战,他带领团队深入石臼坨,通过对大量钻井资料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新秘密——油气在向凸起高部位运移过程中被断层“截流”于斜坡带。这一发现让他们眼前一亮,于是他们大胆转变勘探思路,从传统的构造圈闭转向岩性圈闭。短短两个月,团队就依据这个思路梳理出14套大面积砂体,首批4个目标井位重上钻井。4口井,成功率100%,超千万吨的探明储量,让这个不被人看好的低部位斜坡带,就这样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此后,杨海风和团队提出了“缓脊—强断”油气富集模式的新理论,认为强活动断裂能成为斜坡带油气向高部位运聚的“拦路虎”,循着断裂“顺藤摸瓜”,再次在石臼坨发现了渤海中北部首个亿吨级油田——秦皇岛27-3。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渤海复杂走滑断裂带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也让沉寂已久的石臼坨再次焕发生机。
不破不立 勇解“冷区”之谜
莱北低凸起曾是多家国际油企勘探的折戟之地,“勘探冷区”曾是它撕不下的标签。时任渤南勘探室副主任的杨海风不信邪,他带领团队深入剖析油气汇聚的奥秘,历经4个月的艰苦探索,终于找到该区油气汇聚的“铁证”,并提出“莱北低凸起两种油气汇聚脊”的新认识,彻底打破了勘探魔咒。
2020年,在莱北低凸起这片“不毛之地”,杨海风和团队仅用40天便完成了以往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成功发现了渤海目前储量规模最大的岩性油田——垦利6-1油田,在探明储量超1亿吨的同时,创下了国内海上大型油田评价时间最短的新纪录。
从此,该区“有油无田”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杨海风乘胜追击,循着油气藏的“蛛丝马迹”,继续在垦利6-1油田南侧寻找理论突破,提出新近系岩性油气成藏新模式。经过近260天的连续奋战,他的大胆假设得以证实,垦利10-2油田的接续发现,让这片40多年的“冷区”重新有了温度。
在传统石油地质理论认为难以形成规模性油气聚集的区域,他再次大胆突破,创新提出断裂对潜山储层具有封闭能力的理论认识,打破了“潜山高部见水,水下无法找油”的传统认识,2023年3月,勘探发现亿吨级油田渤中26-6;2024年2月,该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达2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
“回望渤海油田近六十年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勘探开发历程,一代又一代的渤海石油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勘探奇迹,我心中尤为激动,在渤海油田地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形势更为严峻的今天,更需要我们精耕细作、开拓创新,持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杨海风如是说。
1月8日,从宜春万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由该公司申报的《面向“制造+服务”转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近日成功入选第三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项目,并荣获二等奖。
元旦前夕,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辽宁盛泽催化剂科技有限公司及洛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完成的“离子液体介导的丁烷高效氧化制顺酐新型催化剂和工艺过程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
1月9日,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
近日,潞安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完成了大颗粒尿素造粒尾气粉尘回收改造项目,解决了制约尿素和三聚氰胺联产的瓶颈问题,预计每年可新增效益47万元。 一直以来,该公司大颗粒尿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