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15日,由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以“塑·造循环 探·索新生”为主题的《碳中和与塑料循环科普教育丛书》在北京发布。
据介绍,该丛书共10册,从塑料文明史、塑料分类,到不同塑料的回收循环路径,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普知识链条。目前,已出版7个分册,分别为《认识塑料“大家族”》《塑料的前世今生》《一个塑料瓶的循环之旅》《走近可降解塑料》《一个牛奶盒的循环之旅》《2.5℃升温》《一个塑料餐盒的循环之旅》。
该丛书主编、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表示,该丛书整合政策、技术、教育资源,为全民行动提供行动指南。PET、PS、PVC等专业术语在丛书中化身为有趣的家族角色,帮助小读者掌握其性质特点及应用范围,让环保意识深耕于小读者的心中。并以常见塑料制品的视角,生动介绍“牛奶喝牛牛”“塑料瓶平平”“可降解塑料黛黛”等主人公的奇妙之旅,传递“不是拒绝所有塑料,而是让每一份塑料都找到循环归途”的环保理念。
“全球塑料年产量超过4亿吨,只有不到10%被回收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实现塑料循环利用,推动塑料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白桦表示,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激发更多读者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了解塑料循环与碳中和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塑料污染治理和绿色低碳行动。未来,中国石化出版社将致力于出版更多优秀科普读物,尤其是聚焦“双碳”环保主题的系列丛书,助力“减塑、低碳、循环”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生活中有很多塑料制品,它们的触感不太一样,比如垃圾袋摸起来软软的,矿泉水瓶硬硬的,小零食包装袋摸起来哗啦啦响,这是为什么呢?”互动环节,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公司高级专家高永平回答了现场小朋友们提出的疑问,宣传了塑料知识,分享中石化在塑料循环领域的实践成果。
活动现场,杜欢政等嘉宾将废弃塑料再生的碎片拼在一块,拼出丛书封面,标志着丛书正式面世。随后,现场嘉宾与读者们共同许下与塑料循环的约定,写下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环保承诺,装入可降解塑料胶囊,封入土壤封存箱,让其自然降解。
中化新网讯近日,立升超滤膜凭借高精度孔径与抗污染特性在扬州某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TOPCon)生产基地纯水系统中实现突破,硅料清洗水纯度达标率提升至99.9%,系统能耗降低40%,为光伏产业跨越....
7月1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分解石膏窑气湿法制酸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通过评审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由鲁北....
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成立当人工智能的“理性算法”遇见教育的“人文温度”,会激荡出怎样的思想火花?7月14日,华东理工大学以“交叉创新共铸卓越智启未来”为主题,召开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大会,共同探讨数智...
近日,沈鼓集团自主成套中国首个大功率集成式压缩机在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完成联调运转试验,标志着沈鼓具备了集成式压缩机的自主成套和供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