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清泰环保水处理新材料项目的标准化车间里,负责人梁帮骏查看着即将下线的产品。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他信心十足:“这边投资建设的厂房规划产能15.2万吨,满负荷生产之后可以实现年产值8个亿。”
作为水处理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扩张之路并非只有单一选择。经过企业的综合考量,他们将目光定向了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成为了首批入驻方舟创园(临港)新型化工产业园(下称方舟创园)的企业。“过去我们自己建厂,从拿地到投产至少要两年时间,在这里四个月就能开工建设。”梁帮骏表示,作为首批入驻企业,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仅用了10个月,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了60%。
企业的这份“高效”,源于园区的一场“模式革命”。近年来,国家对化工园区规范化要求持续升级,从安全、环保、土地利用等多维度抬高入园门槛,越来越多的小微化工企业面临入园难问题。方舟创园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创新“园区变企业,一个企业多个项目”模式,为小微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我们建设标准化的车间及配套设施,招引高端微小化工项目入驻,通过方舟节约共享的模式,降低入园门槛,提高土地利用率,亩产税收可达原先的2到3倍,税收可达40万元/亩。”方舟创园HSE部经理丁武剑介绍说。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园区不再扮演传统的“房东”角色,而是成为了一个统一的运营管理主体,对安全、环保等进行一体化、专业化的集中运营。该模式已为企业节省70%的初始投资,让入驻企业可以实现“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专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据了解,方舟创园一期项目占地147亩,总投资5.5亿元。方舟创园严把入园关,对入园项目的创新技术、专有配方、项目市场规模、工艺装置占地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旨在打造一个以安全度高、环境友好、产品附加值高为特点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为了方舟创园的后续发展,我们还实行清退机制。”丁武剑表示,“对于后期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将予以清退,清退后闲置的厂房用于招引高质量项目。这种‘腾笼换鸟’的动态优化机制,确保了方舟创园始终保持活力和高质量的发展水平。”
为帮助入驻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方舟创园签约绿色化工“产学研”联合创新基地,为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落地提供支撑,打造方舟创园项目集约化科技转化平台。同时,由方舟创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化工大学及多家园区共建临沂市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中攻克共性技术难题。
“我们充分发挥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以及专业团队的资源优势。”丁武剑介绍,“通过信息化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大幅提升项目整体管理维度和效率,着力打造全国示范性化工园区的发展模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方舟创园一期已成功入驻10家优质化工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按照规划,方舟创园二期总投资20.5亿元,预计2026年12月竣工,建成后可容纳25个高附加值化工项目。一、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3.7亿元,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放大。
从模式创新到“腾笼换鸟”的动态管理,方舟创园不仅实现了土地集约、企业集聚、产业升级的多赢局面,更标志着一个创新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要素齐备的化工产业新高地,正在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加速崛起。
今年以来,江西都昌工业园区聚焦“盘整低效用地、提升亩均效益”目标,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施策和高效服务,实现存量土地活化利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县域工业经济提质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青海省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安全生产关键领域,以“清单化管理明责、重点时段精准盯防、专项整治攻坚”的组合策略为抓手,在机制创新、化工整治、安全教育、应急保障方面发力,加快构建“源头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