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实验室利器 开辟新质生产力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下设的四川海相页岩气、四川陆相页岩油两个示范基地在江汉油田研究院实验室挂牌成立,其主要负责江汉油田海相、陆相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为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增添了力量”。7月8日,研究院科技管理部主任邹威说。

江汉油田研究院实验室是江汉油田唯一为勘探开发科研生产提供地质测试分析的综合实验室。近年来,研究院借助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海相页岩气、四川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契机,采取系列举措为油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促进油田打造新质生产力。

提升实验能力实现技术突破

研究院四川海相页岩气、四川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试验示范基地目前有五大专业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其强化技术攻关,开展实验装备研发,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做好国家专利申报,服务科研生产,创造良好效益。

去年以来,实验室强化集中攻关,开展实验装备研发,成功优化敏感性实验装置等老设备近10台,研发出泥页岩线切割装置等8台新型实验装置,解决泥页岩无水制样等技术难题,改善实验效果,加快页岩油气攻关进度,其中页岩线切割取样装置在各油田均有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研究院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汪庆说,在页岩油重点探井取样分析过程中,实验人员需要将泥页岩粉碎成颗粒状开展X衍射全岩分析、总有机碳测定等实验,过去实验人员通过地质锤、碾钵等采取人工方式砸碎,存在岩心损耗大、颗粒均匀性差、碎块飞溅伤人安全风险等问题,测试数据的精准度不高。今年,技术人员经过攻关,研制出页岩样品碎岩装置,通过一次投料密闭多级轧辊挤压配合多级筛分,实现多项目样品同时制备,解决了不同项目样品一致性难的问题,减少了样品损耗和粉尘及伤人风险,保护员工身体健康。该装置填补了市场空白,获国家专利授权。

实验室还围绕页岩油、页岩气等重点领域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做好国家专利申报。去年截至目前,已建立各级标准19项,申报各项专利18项,有12项获得授权,在实际科研生产中节约了成本,创造价值200余万元。

聚集优势资源实现生产攻关

研究院实验室承担着油田油、气、水、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近年来,随着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为了支撑红星、复兴等区块增储上产重点工作,实验室合理优化运行,积极组织生产急样的突击小组,满足生产需求,同时严把测试质量关,根据样品不同特性,优化实验方案,提升分析测试研究能力。

研究院实验中心副主任张莉说,许多重点探井根据储量规范要求完成样品取样后及时送到实验室开展相关测试研究工作,由于储量提交工作时间紧,要求实验室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相关测试工作,实验室改变传统的各岗位各自为战为多岗位协同测试,提升实验测试效能。目前研究院实验室下设五个专业分实验室,不同分实验室承担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2024年二季度,结合储量提交工作任务要求,实验室超计划下达给岩矿分实验室岩石制片、薄片鉴定等测试任务900块余次,下达给地球化学分实验室有机碳测定等测试任务1100余块次,分给物性分实验室线切割制样、孔隙度、饱和度等测试任务1200余块次等。”张莉说。除此以外,研究院实验室还通过组织“四比四赛”劳动竞赛和党员模范先锋示范队,组织激励实验室员工比学赶帮超,提升实验保障力。

2023年至今,研究院实验室共接到生产急样60多批,完成了2万余块次样品测试,为去年同期的135%,优化实验方案4个,有效促进了潜江及八面河碳酸盐油藏、红星区块的勘探开发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综合实力

“近年来,我们实验室由于许多老同志退休,出现了设备多实验人员少的现象,虽然通过内部挖潜实现一人多岗,但受样品测试任务重及实验人员专业知识限制,科研人员对实验室了解不多,导致研究工作与实验融合不够,难以形成攻关合力。”张莉说。

去年以来,研究院多举措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实验跟科研融合,培养复合性人才。

推行开放实验室建设,允许研究院内部科研人员和油田其他单位人员进实验室进行联合攻关研究,提升基础研究知识水平和实验动手技能。加强与高校及企业实验室的联系,聘请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大学石油地质专业的教授来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提升科研工作人员的测试及研究水平。针对性组织野外地质培训考察、名师强基专家课堂等,对研究院科研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易雨昊博士受到实验室帮助最大。她是研究院天然气开发所的博士后,2023年以来,参与红星区块地质评价工作。由于团队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分析测试能力相对不足,当时在分析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开发效果时,需要鉴定古生物化石,她感到为难。此时,研究院已经实行开放实验室制度,她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提出共同合作鉴定生物化石。实验室工作人员欣然同意,与其合作开展古生物化石的取样采样和分析化验工作。“我们合作后,效果很好,促进了红星吴家坪组页岩储层评价工作顺利进行,成果获得了江汉油田局领导的一致好评,我也跟随实验室专家学习,分析测试专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和提升。”易雨昊说。

2023年至今,组织各类培训活动50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人才10名,推进研究院优秀人才培养,为实现油田高质量第二次跨越做强人才支撑。

相关推荐

开辟煤焦油基高性能碳纤维新路径——记科技进步一等奖中低温煤焦油分质转化制特种油品及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

  面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需求,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油科技)等联合完成的中低温煤焦油分质转化制特种油品及高端碳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开辟了一条煤焦...

2025-01-27     中国化工报

张荣:为LNG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他奋战在液化天然气(LNG)行业近20年,是设计建造并运营多个“第一”的团队骨干。我国第一艘LNG运输船、我国第一艘LNG燃料港作拖轮、我国第一艘LNG运输加注船的建造都有他的身影。他就是中海油能...

2025-01-27     中国化工报

锦州石化科创促转型

  2024年,锦州石化实现5项科研成果工业转化,获发明专利授权2件,以科技创新加快企业从燃料型炼厂向材料型工厂转变。

2025-01-27     中国化工报

兰州石化标准化成果丰硕

  2024年,兰州石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标准水平提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的引领作用。

2025-01-27     中国化工报

湖北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1月21日,武汉市江岸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石墨烯研发、生产、器件设计与加工全产业链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将探路石墨烯产学研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5-01-27     中国化工报

业界共议绿色化工新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传统化工发展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绿色化工成为推动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

2025-01-2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