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在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电动机检修现场,两名检修人员正熟练操作着一把造型精巧的“电动机专用拔轴承工具”。只见他们将工具上的可调节卡扣对准电机轴承,轻轻扣合固定,在轴承中加入垫片装置,原本紧紧嵌在轴上的轴承便被检修人员平稳拔出。这个精妙的小工具,就是由中油电能热电一公司电控检修部武海玉班员工战长江发明的。
武海玉班自1991年3月组建以来,便如一颗拧紧的螺丝钉,牢牢铆在“为油保电、为民供暖、为企创效”的关键环节,坚持“生产难题即创新课题”理念,用一项项接地气的发明革新破解了诸多生产难题。近年来,在退休减员与新机组投运的双重压力下,武海玉班面临着“人员少、设备多”的严峻挑战,仅电动机轴承拆卸这一项工作,就需要4名职工围着设备忙碌一整天,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操作误差导致部件损伤的风险。
“不能让老办法拖了生产的后腿!”战长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一难题。他把几十份设备图纸全找了出来,一张一张铺在桌上仔细翻看,连轴承安装的细微标注都不放过,遇到不同型号电动机的轴承尺寸差异问题,他就拿着卡尺反复测量,在草稿纸上精准测绘,标注出每一组直径、厚度的数据,生怕一个误差影响后续设计。房间角落里堆着的废旧钢材、更换下来的备品零件,成了他的“宝贝”。他挑出材质合适的钢材,用砂轮一点点打磨出工具雏形,又对着测绘数据调整卡扣弧度,每打磨一次就拿到电机旁试装,发现卡扣与轴承贴合不紧密,就拆下来重新修改,手上磨出了茧子也没停下。白天,他泡在检修现场,盯着师傅们拆卸轴承的每一个步骤,把“用力角度”“拆卸时长”“易卡壳部位” 这些细节都记在笔记本上。晚上回到班组,他在台灯下对着画了又改改了又画的草图反复琢磨,有时想到一个优化点,哪怕已经躺下了也会立刻爬起来在草图上补充标注。
就这样,从最初的设计雏形到成型试装,他总共开展了20多次拆装试验,不断调整方案。最终,一款适配多种电机型号的“电动机专用拔轴承工具”诞生了。工具上的可调节卡扣能牢牢“咬住”大部分不同尺寸的轴承,在轴承中压入垫片装置可以把原来镶嵌在固定扣中的轴承装置向前挤出,方便检修人员拔出。以往需要4名职工围着电机、费一整天力气才能完成的拆卸工作,如今2个人用这把工具,仅30分钟就能高质量完成,效率提升了数十倍。(张洪宇)
日前,国家档案局公布了项目建设档案论文征集活动入选论文名单,神木煤化工公司推荐的《煤化工项目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建设项目档案的知识赋能机制及其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研究》两篇论文成功入选。近年来,....
提起江汉油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学辉,大家都说他是“石痴”,每天不是在研究石头,就是在奔赴研究的路上。面对同事的评论,陈学辉内心知道,热爱石头的背后,是他一生对油气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常说自己是“江汉页岩...
10月10日,吉林石化招标中心传出捷报:依托中国石油“云梦泽智慧平台”的首个招标项目——吉林石化2026年有机合成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框架协议采购,顺利完成评审。这标志着吉林石化招标采购实现数字化转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