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经过连续100天优化调试运行,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碳酸酯中试装置全面实现设计要求:装置能力逾万吨级规模,稳定产出高纯级碳酸酯系列产品,环氧乙烷转化率≥99.9%。
江苏奥克通过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CO2)创新技术,把损害环境的温室气体转换为新材料、新能源产品,且销售火爆,成为市场抢手货。
当前全球大气环境正在遭受温室气体的困扰,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全世界共识。我国政府2009年曾作出承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
然而,在国内现实生产中,CO2的收集利用比重还相当低,大部分随着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尚未有成熟的封存贮藏手段。随着承诺完成期的日益临近,我国碳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在此背景下,江苏奥克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环氧乙烷与CO2创新技术,为消化转化温室气体探寻出一条有效的工艺路线。
据介绍,江苏奥克拥有年产20万吨环氧乙烷和年产30万吨下游衍生物综合产能,装置每年产生CO2 4万吨。该公司碳酸酯装置经理刘琪告诉记者:“公司上马碳酸酯项目,首先是为了完全消化自产的CO2;其次是发挥自产环氧乙烷的优势延伸产业链,进军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再次是探索一条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于一身的新产业模式。”
该公司分管经营的副总经理王树博表示:“从销售情况看,碳酸酯系列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不论是新能源电动车、电解液溶剂,还是手机、电脑、汽车灯薄膜、涂料溶剂等产品,投入市场都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据刘琪介绍,此技术是中科院过程所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其核心技术是固载化离子液催化剂和能量耦合热量集成优化工艺,解决了传统均相催化工艺中的催化剂分离问题,使催化剂最高反应转化率接近99%;实现了环氧乙烷的高效、安全、平稳转化,尤其在生产降耗方面作用显著。
刘琪概括此工艺优势及创新点主要有:开发新型催化剂体系,将离子液体固载化催化剂用于合成碳酸乙烯酯的羟基化反应,由此避免催化剂的分离和再生;采用新型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开发出气、液平均分配进料的分布器;采取系统能耗集成优化技术,对醇解反应单元的变压分离工艺采用能量高效集成优化。
刘琪还特别看好项目在产业链上的意义。其中,由碳酸乙烯酯与甲醇通过反应精馏技术生产碳酸二甲酯,采用了精馏塔能量集成工艺,工艺物料流程经过优化匹配,同时结合整个装置蒸汽平衡,进行热量集成优化,综合能耗较传统工艺有较大降低。
对于江苏奥克环氧乙烷与CO2产业发展前途,公司董事长朱建民有着更加宏大的设想。他告诉记者,CO2的大规模产业化利用有着非常紧迫的现实环保意义,是实现国家减排承诺最有效的保证手段;同时也是大力发展新兴化工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从公司发展规划上看,万吨级碳酸酯规模仅是起步,属于探索性示范项目,旨在积累相关经验,以利于今后的放大、复制与推广。”朱建民说,公司正在规划论证相关方案,计划于2020年前,在扬州化工园区伴随新增年产30万吨环氧乙烷产能,同时布局碳酸酯综合年产能20万~30万吨,届时,不仅能完全转化自产的CO2,而且可以消化周边一定数量的CO2。
今年4月,《磷石膏处理处置规范》(GB/T 32124-2024)正式实施。这一国家标准,明确将石膏基建材、市政管道、高端填料等列为磷石膏资源化核心方向,加快推动我国磷石膏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4个多...
9月5日,由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联合筹建的山东省海水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标志着山东省以海水综合利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2025年,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化工产业紧扣“夯基础、促升级、强联动、提质效”十二字方针,围绕安全、生产、技术“三箭齐发”,全面夯实基础管理根基,提升管控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风险防...
近日,天能化工有限公司召开班组长座谈会,该公司20名班组长聚焦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员工诉求等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凝聚共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路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