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台风“麦德姆”直扑广东揭阳。在广东石化液体装卸站,计量管理员胡锐紧盯着屏幕,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的脑海里还清楚记得10天前对付台风“桦加沙”的惊险:服务器彻底掉线,过磅数据无法保存,流量计读数中断,生产面临直接停摆……这次应急处理让他比谁都明白,眼前这些跳动的数字,就是生产的生命线。
“服务器修复至少需要6小时,但装卸作业一刻也不能停!”9月24日,计量班长张晗冰的紧急汇报,让所有人心里一紧,现场气氛骤然紧绷。“这里是华南重要的能源枢纽,计量系统一旦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厂区内数百辆油罐车将寸步难行,下游加油站甚至可能面临断供危机。”
情况迅速上报。计划经营部副主任岳远航当场决策:“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全部切换人工模式,确保计量准确,出厂流程绝不能断!”
指令下达,胡锐立即赶到装卸站前沿指挥,快速重组了作业流程,值班长李腾辉把12人团队分成四个小组:数据记录、流量抄录、质量复核、制单输出,各司其职。王亚梅守在地磅入口,拿着记录本,记下每辆油罐车的毛重、皮重,通过即时通软件秒传出去。李胜男守在储运中控室,盯着流量计屏幕,工工整整地抄下温度、密度、体积等十几项参数。程午季手持量油尺,对装满柴油的罐车进行人工检尺,在刺鼻的油气味里反复核对三次。张晗冰和崔晓娟搭档制单,把几百组数据一个个敲进临时表格,连续6个小时没离开过工位。
往日清脆的系统提示音,被此起彼伏的现场核对声取代。“107号鹤位数据再对一遍!”“92号汽油罐密度确认!”——大家用最原始的方式,在纸张和键盘之间,硬是筑起了一道可靠的数据防线。
当天20时30分,服务器故障终于排除。
而此时,这支临时组建的“人工计量军团”已经交出了一份惊人的成绩单:在白班12小时内,他们完成了207车成品油和31车化工品的装车计量任务,数据准确率100%。更难得的是,在系统瘫痪最关键的8小时里,出厂效率竟然达到了日常的90%。
“当系统靠不住的时候,最终能依靠的,还是人的专业和责任心。”计划经营部副主任岳远航在事后总结道。“这次实战,不仅避免了业务中断的风险,更检验了咱们队伍的应急能力,为以后应对台风天气积攒了最宝贵的经验。”(通讯员 李腾辉 温远锋)
在日前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自主研发的缠绕结构壁管专用聚丙烯H2483产品凭借优异的性能赢得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具有54年发展历史的老牌炼化企业,大庆炼化...
“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正在引领未来。近年来,锦州石化始终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加强源头管控和过程减排,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断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 加强基础管理工...
截至10月7日,中石化荆门石化首批4400吨船用燃料油通过荆荆管道顺利输送至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和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标志着中石化4家驻鄂企业协同打通了燃料油出厂新通道,为共建长江流域“绿色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