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熟化基地,南开大学3#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车间与信诺立兴(沧州渤海新区)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中试项目,目前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作。
“建设中试熟化基地、打造‘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品牌,是我们深层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基地与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北京龙基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中试合作协议,目前各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品研究开发公共实验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重点打造了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试熟化基地。该基地占地46亩,总投资1.35亿元,建设6座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综合类仓库等公用工程,主要服务于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发展需要,为研发机构及创新型企业提供扩大实验和中试验证平台。
“中试不是一次性的验证行为,而是一个从小批量试验到逐渐放大产品试验数量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该基地承建方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说,基地在3年项目建设实施周期内,预计促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个,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0家。
目前,南开大学1#通用合成及分离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将进行南开大学教授马玉新药用树脂新产品的中试;南开大学2#通用医药中间体车间与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原料药中试项目,为后续制剂项目落户开发区打下良好的基础;沧州威克欣生化科技有限公司4#厂房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准备利用5#厂房开展硅气凝胶全产业链中试放大熟化,预计打造成为国际气凝胶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孵化服务功能愈加明显,为承接京津冀、雄安新区科技成果项目发挥更大作用。
为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提供4000万元的科技资金及30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南开研究院、化药平台等小试科技创新平台的日常运营及科学研究;针对入驻中试基地且符合条件的项目,对厂地租赁及设备使用费进行补贴,补贴金额约1000万元;对于进入产业化阶段的项目,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并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沧州临港兴园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沧州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
近日,在浙江铭宇罐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批批崭新的气雾罐正源源不断下线,准备发往园区内的金源宏泰、巨申新材料、中氟新材料等制冷剂生产经营企业。
7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山东在探索零碳园区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开启零碳园区建设变蓝图为施工图的新征程。
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7月15日,南港工业区危化企业安全业主委员会协同南港应急办,在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管理”交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