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钢-焦-化-氢+绿电”一体化发展的晋南模式

  2002年一入冬,山西省临汾市的曲沃县,就下起了第一场雪。然而,凛冽的寒风,丝毫没有影响张天福的热情干劲。他和几个好伙伴,来到太子滩,扒开积雪,用回收废钢积攒下来的7000万元,投资建设了380立方米的临汾当时最大的炼铁高炉——而这,正是山西晋南钢铁集团的前身——20年来,凭借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勤奋好学的秉性,张天福带领晋南集团,始终走在创新发展最前沿。

  2017年,为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晋南集团按照“减量置换、装备升级、环保优先”原则,建设了3座1860立方米高炉和3座150吨转炉,并配套建设了二期170万吨焦化项目。这时的晋南集团已经具备950万吨钢材和315万吨焦炭产品的生产能力,如此大规模的产品运输,促使晋南钢铁早早地用上了智慧物流系统,吸引了不少企业来参观取经。时任山西丰喜化工董事长李广民和总经理赵哲军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两位本来为取经而来的客人,却成为晋南集团下一步发展的助推者——参照行业一般规划,钢铁和焦化副产的尾气大多用于发电,但折算煤气单价仅0.2-0.3元/立方米。张天福总裁并不甘心——有没有更好的煤气高效利用办法?在交流中,李广民和赵哲军得知了张天福的困惑,很快,这两位化工行业的专家亲自带人回到晋南,拿着两个取样皮球现场取样,并送至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后,他们激动地告诉张天福:这些尾气成分太好了,完全可以作为化工原料。他接着建议道:乙二醇销售价格可达7500元/吨,如果晋南生产乙二醇,煤气折算价格将达2元/立方米,这可是发电所售价格的10倍,且三年便可回收成本。张天福听了建议如获至宝——经慎重商讨,晋南集团董事会决定,在钢铁厂里建一座化工厂,开启钢化融合新步伐......经过1年多的艰苦努力摸索,这座钢铁厂产出了合格的乙二醇产品,到目前一直保持稳定生产。

融合.jpg

  然而,张天福的创新脚步并未就此停止。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2021年晋南集团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将沃能化工富余的一部分氢气送至1860立方米高炉,进行氢能冶炼,填补国内氢冶金空白。紧接着,晋南人又将化工厂的中间产品3个9纯度的氢气,经变压吸附提纯后达到5个9纯度,满足氢能重卡需求,拓展了氢能产业链。2022年8月11日,晋南集团首批300辆氢能重卡交付投运。

  晋南钢铁集团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钢—焦—化—氢”一体化模式,让公司吨钢综合电耗、综合能耗、碳排放量分别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3%、87%、77%,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二级巡视员韩敬友:“希望山西省工信厅、晋南钢铁、《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做好经验总结,为后续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希望为我们煤钢—焦—化—氢融合创新发展做出示范,形成晋南模式,做出临汾样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黄导:“在山西临汾,我们欣喜地看到钢铁企业及化工和氢能等相关产业伙伴正在紧抓机遇,积极作为,统筹布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绿氢是促进流程工业低碳发展的关键。”

  冬日暖阳下,张天福是那么的从容与自信。此时,他来到中国矿业大学,向我国著名的能源技术专家彭苏萍院士,取经氢能产业更多更广的应用场景——晋南人将为跨界联产作出更广示范,也将为双碳目标奉献更多智慧!


  致敬词:

  钢化联产,你把资源的利用发挥到极致!

  跨界融合,你将行业的界限创新性突破!

  绿色低碳,你创造无限可能!

相关推荐

携手——纪念《中国化工报》创刊40周年

四十载,风华正茂;四十载,风雨同舟——我们的四十载,淋浴改革开放之春光,我们的四十载,携手企业发展共成长。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当李明手捧起第一期《中国化工报》,就注定了一场长达4....

2025-01-12     中化新网

大同——十六化建:以文化建设融入属地化管理

自进入埃及市场以来,中国化学十六化建在当地积极推进属地化施工,用“传帮带”的形式解锁属地化用工潜力,把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标准和中国文化引入埃及,培育了一大批技艺精湛、队伍稳定、能力突出的本土化技...

2025-01-12     中化新网

智算——司南智能:为流程装置装上“智能大脑”

节煤9100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年效益超千万元……当杭州司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欧丹林站在首届化工AI大赛的领奖台,为全球首个煤气化RTO大模型项目举起奖杯的一刻,他想起了2021年的初春,...

2025-01-12     中化新网

锤炼——宏程重工:走装备强国路 筑世界工业梦

傍晚时分,江苏宏程重工有限公司石化设备焊接车间内,弥漫着金属的特有气息。工人们身穿防护服,手法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焊接设备,弧光频频闪烁,与四溅的火花交织成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画面。在犹如广阔操场般的装...

2025-01-12     中化新网

转型——兰石集团:“向“新”而行 “氢”启未来

2024年12月17日,天空湛蓝,暖阳高悬。兰州市首辆氢能大巴从兰州新区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氢”装出发,历经一小时车程,顺利抵达兰州市区,完成首次跨区域试跑。氢能大巴的氢源来自兰石集团建设的甘肃....

2025-01-12     中化新网

开元——蓝廷:开启MOF材料规模化生产新纪元

大家好,我是来自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曹文晓。从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读研究生,到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我在实验室和装置现场守了10年,却从未想过会有一天,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把工作成果...

2025-01-12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