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高新区:零距离“把脉问诊”

“新工厂采用国际前沿的生产工艺和智能系统,仅人工成本就节约了30%,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更加安全环保。”近日,在安庆高新区安徽足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工厂内,公司董事长蒋国强细数着“智改数转”带来的利好。

“我们之所以选择安庆高新区,除了这里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以及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庆高新区的发展理念和我们企业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蒋国强解释道,洽谈之初了解到安庆高新区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而企业自身又恰好面临着智能化升级的现实需求,于是和高新区一拍即合。”

“企业今年预计实现年销售额1.6亿元,5年内这一数字将变成5亿元,对此,我信心满怀。”蒋国强感言,这也证明了当初企业落户安庆的选择是正确的。

安徽足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是安庆高新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在这片“新”潮澎湃的园区内,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催发新兴业态“长成林”。

近年来,安庆高新区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研究院、安庆师范大学共建高水平创新引领平台,累计引入近20个高校科研团队。

“院所进园区,零距离为企业‘把脉问诊’,破解难题,足见当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蒋国强说。

科技创新赋能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2022年,安庆高新区跻身安徽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前10位。当年12月,安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为推动产业进一步升级,2023年,安庆高新区开始统筹安庆“双生谷”产业片区开发建设,为未来发展开辟新空间。

“双生谷”重点打造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两大产业,构建形态上“产、城、园”融合,业态上“产、学、研”一体,布局上“诊、养、管”结合的发展格局。这是安庆市和安庆高新区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布局,对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我们要将‘双生谷’打造成为安徽省一流、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安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孝胜说。

如今,这片未来产业新高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双生”未来科技城正加速成形,这里将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孵化、中试生产到规模化制造的完整创新链条。

此外,产业腾飞的关键要素亦在“双生谷”加速汇聚。人才方面,依托丰富的人才资源,安庆高质量发展深蓝中心得以组建,为“双生谷”的顶层规划、资源整合提供“智力支持”。资本方面,除了有一大批专注“双生”产业的安庆籍企业家助力,当地还在着力打造基金“丛林”,为“双生”项目的落地保驾护航。

“未来,我们将围绕延链、强链、补链目标,瞄准新质生产力,全力招引一些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优质上市公司,把园区逐渐打造为‘科技高地’。”姚孝胜说。

相关推荐

云梦县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五链共生”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位于贵州云梦县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云梦盐化工园)的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只见超大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输气管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葛化华祥每年产出10万吨烧碱、2800万...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池州经开区多举措织密安全“防护网”

今年以来,安徽省池州经开区聚焦安全生产关键环节,通过抓实宣传、抓严排查、抓牢监管等举措,全方位筑牢园区安全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衢州智造新城:“一条龙”“一站式”解决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协同治理中心就像企业的‘法治会诊室’,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还帮助我们预防了用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为企业规范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近日,在位于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一楼的劳动争议协同治理中心内,衢...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江南产业集中区:完善基础配套 夯实发展根基

一直以来,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坚持“一切要素围绕项目转”,瞄准园区基础配套短板,精准谋划实施载体提升行动,全力夯实园区产业发展根基。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天津经开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升至国家级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首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的公示》,由天津经开区建设的绿色石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市级)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

淮北多措并举加速环评审批

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全程网办等举措,大幅提升环评审批效能,为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10-13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