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开展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征集申报工作,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更好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通知明确,项目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等三类,用人单位应围绕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人才需求及相关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以提升高校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岗位认知、实习实践、就业能力,促进用人单位相关领域人才挖掘、技术升级、创新发展。
根据通知,4月30日前,用人单位可随时注册登录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提交“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发布项目合作需求。审核通过的用人单位项目需求将在平台动态发布。教育部将适时向高校公布推广、推动对接。
据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自2021年启动实施以来,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合作、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求职招聘等合作,推进校企人才精准对接。目前,项目已成功实施3期,累计2400余家用人单位与2000余所高校对接合作,完成项目立项4.5万余个,惠及学生超过620万人。
9月25日-26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创新大会上了解到,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家工程设计公司将数智化转型纳入战略部署。
从传统的单一制造迈向智能化的协同生产,当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大国工匠是否依然不可或缺?高技能人才又将如何赋能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在9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与会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