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壁滩上的光伏电站到渤海湾畔的CCUS示范站,从雄安新区的地热供暖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氢能网络,一幅绿色低碳发展的万里画卷在中国石化手中徐徐展开。“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中国石化一路笃行,不断绘就新风景: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加氢站数量、地热供暖能力稳居国内第一,风光发电装机规模2126兆瓦……
中国石化地热供暖系统。(中石化供图)
强化战略引领,绘就发展新蓝图
作为大型能源央企,中国石化深刻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是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更是关乎未来生存发展的战略抉择。唯有将绿色低碳提升至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顶层设计路径明确。中国石化成立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他们在国内能源行业率先制定印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导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创新提出“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的发展路径,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印发《中国石化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制定碳达峰八大行动33项具体措施,系统规划绿色转型蓝图。2025年6月,中国石化连续第15年入选中国新闻周刊“年度低碳案例”,成为获该奖次数最多的能源央企。
体制机制保障有力。中国石化形成全覆盖的碳管理体系,建立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系统碳排放情况的监控和智能分析;高质量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引入分档分级评价办法,推动绿色企业创建走深走实。2022年,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助力CCUS产业链稳链固链。
行业引领协同推进。中国石化联合上下游企业,发起成立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推动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核算规则;探索建立碳交易集中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全国及试点碳市场交易,持续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探索碳金融专项贷款,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参与制定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20余项,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供应新格局
5年来,中国石化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保障原油产量稳中有升的同时,加快推动天然气大发展,大力布局氢能、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传统油气生产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清洁能源“气”势磅礴。中国石化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储量保持稳步增长,效益建产规模持续扩大,形成酸性气、致密气、页岩气、海域等多类型发展态势,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高效推进储气能力建设,建成投用卫11、文24等16座储气库,建成天津、青岛LNG接收站储罐27座,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持续提升。
氢能产业链日趋完善。中国石化把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的核心方向,全力打造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2023年8月,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所产绿氢输送至塔河炼化,为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提供示范。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11个氢能生产基地,建成加氢站140多座,初步打通成渝万、京津唐等6条氢走廊,成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
地热产业领跑全球。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辐射11个省份70余座城市,服务120万户居民,供暖面积达1.2亿平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590万吨。其在雄安新区建成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暖系统规模全球最大,供暖超700万平方米,形成地热开发利用的“雄县模式”。2023年,中国石化承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牵头编制并发布全球首个国际地热协会标准。
光伏风电多元发展。目前,中国石化风光发电装机规模2126兆瓦,可实现年发绿电约24亿千瓦时,打造出国内油气领域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中国石化创新实施“万站沐光”计划,利用加能站屋顶、油田井场、化工园区等场地资源,布局分布式光伏站点超5000座。2021年,中国石化首个陆上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建成首个百兆瓦级风电工程。
锻造科技引擎,激活转型新动能
中国石化坚持创新引领,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力度,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增绿,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不断培育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洁净油品呵护蓝天。从“国Ⅰ”到“国Ⅵ”,中国石化多年来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引领国内油品质量升级,油品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旗下20多家炼油企业、3万座加能站遍布全国,源源不断提供清洁油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2021年12月,中国石化完成北京500多座加能站“京ⅥB”油品置换,保障“绿色冬奥”;2023年1月,推动国ⅥB标准汽油全国上线。
CCUS技术国际领先。2022年8月,中国石化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成功破解低成本碳捕集、二氧化碳长距离管道输送、油气田地质封存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增油和减碳双赢。2023年6月,该项目在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上获得CSLF认证。2025年7月,中国石化牵头组建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汇聚全球高端智库推动技术迭代。
节能降碳成效显著。中国石化深入推进绿色企业行动,持续实施清洁生产,所属13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同时,公司连续11年开展“能效提升”计划,持续优化能源管理制度体系,研发应用绿色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4年,公司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70个,节能量79万吨标煤,相应减少碳排放约205万吨,节能率5%。
《镇江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已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不仅明确了各级政府与部门职责,更对工业固体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到利用处置的全过程提出具体要求。
9月26日,在2025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同期举行的化工产业绿色服务专题会上传来消息,“十五五”期间,化工产业将重点聚焦提升绿色低碳水平,推动从减污减排转向全面提质降碳转化。
“以前巡检,会留意氧化槽是否有异味逸出,在查看在线监测据时心情随着数据波动起伏。现在改造完,设备运行稳定、数据达标,心里踏实多了!”9月下旬的一天清晨,陕西兴化集团公司动力中心员工王小东站在烟气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