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二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福建省环评中心组织的评审,为泉惠石化工业园推进“双碳”工作再添助力。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作为福建省石化产业发展“两基地一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近年来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园区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全链延伸打造循环经济“新亮点”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通过推行“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覆盖全流程控制技术体系,加速推进企业循环发展,打造循环经济“新亮点”。
园区引入中化蓝星安迪苏年产28万吨硫酸项目,为蛋氨酸项目提供硫酸原料,并处理中化泉州厂区内硫平衡以及蛋氨酸项目废气废液,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制造利用。中化泉州石化为利用低附加值的副产物催化油浆、乙烯焦油,投资4.7亿元新建年产7万吨高性能炭黑生产装置,可提高副产物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还通过引进减碳项目——石大胜华年产44万吨新能源材料项目,高效捕集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以其为原料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年可捕集利用二氧化碳约14万吨。
“今年我们还引进马鞍山同杰良生物材料项目,一期建设年产7.5万吨乳酸—5万吨聚乳酸,投产后可带动生物基新材料、新型非织造布、一次性卫材、纺织鞋服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副主任吴春旭说,聚乳酸是主要的固碳、减碳材料,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统筹构建清洁生产“新格局”
泉惠石化工业园区通过区域统筹构建网络耦合发展模式,将园区内所有工业企业和工业部门完全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构建清洁生产“新格局”。
优化园区生产布局,园区内实现水电气热集中供应。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现有城南水厂、湄南供水公司和惠东应急备用水库3个水源向园区供水;拥有2座220千伏专用变电站和1座110千伏公用变电站,满足双电源要求;引进林德中化(泉州)气体有限公司4.2万标准立方米/时空分装置,为园区企业提供氧气、氮气、氩气等气体;投资16亿元建成热电A厂项目,为园区入驻企业统一供热。同时,该园区为提升污水、固废、危废集中处置能力,建有1个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1个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和3个污水处理厂。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推进清洁生产方式。2021年以来,园区推动完成泉州市瓯昌树脂化工有限公司“煤改气”工程,有效推进燃煤锅炉的综合治理。2024年,园区企业泉州市瓯昌树脂化工有限公司、泉州市三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纳入省级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体系,其他企业纳入工业区鼓励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名录。泉州石化通过实施油库活性炭吸收油气回收技术、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炼油离线模拟优化技术等,实现了炼油厂油气高效回收和尾气污染综合治理。
改造设备激发节能减排“新动力”
设备更新改造可以帮助企业节能降本增效,是园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引导企业持续优化设备升级,推动企业节能降碳,为园区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作为园区龙头企业,泉州石化2023年投入近1.4亿元新建两套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并对原有油气回收设施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预计每年可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314吨。与此同时,该企业还对动力站锅炉采用两级脱硫,脱硫效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
2021年乙烯项目投产后,泉州石化利用乙烯化工副产氢气供炼油装置用氢,降低制氢装置负荷,减少制氢过程碳排量。自2021年以来,泉州石化在升级改造了加热炉等6个节能技改项目后,全厂加热炉平均热效率提升至93.6%,其中焦化加热炉热效率达到95.1%,实现年节能1.2万吨标煤,减碳2.6万吨二氧化碳,增效3000多万元。
初冬时节,2024石油和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组来到位于安徽北部的淮北临涣化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抓项目、谋改革、促转型的火热场面。
山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1/6的海岸线。山东立足海洋方面的特色优势,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持续搭平台、出政策、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全力开拓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新蓝海。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进程,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委)公布第十一批智慧化工园区名录单位,云南安宁产业园区和泉惠石化工业园区2家化工园区入选。
12月20日,在上海化工区召开的2024年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年会上,上海化工区发展公司系统所属上海化学工业区进出口有限公司与上海集材微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集材汇智集成电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