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诺亚氟化工有限公司,“绿色”合成高性能全氟冷却液“魔力绿科技”产品,在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建设高能耗领域成了“香饽饽”,目前已为公司新增经济效益超3亿元。“以前只能靠风扇散热的电子元器件,如今可以浸泡在冷却液中运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这不是个案,上虞区越来越多科技型企业以低碳技术创新助推产业拔节长高。“我们引导鼓励企业牵头‘尖兵’‘领雁’等核心科研项目攻关,解决绿色低碳‘卡脖子’技术难题,锻造核心竞争力。”上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新时代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研发出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成为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该公司正在加速建设的年产3万吨碳酸锂、15万吨磷酸铁动力电池新材料项目,被列入“两新”相关领域中央预算内支持项目。“碳酸锂是从废弃锂电池中‘淘’出来的,可大幅减少对自然锂资源的消耗。”该公司董事长应旭峰说。
企业科创劲头足,与上虞全力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提供人才招引、技术检测等全链条服务密不可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有110余家化工企业,建有反应风险评估实验室的不到10家。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与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反应热安全评估实验室,开展化学技术、工艺的环保风险评估,解决第三方评估机构收费高、工艺信息易泄露等难题。如今,该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设在“家门口”的实验室共向企业出具评估报告达450份。
为打通研产痛点堵点,上虞还不断深化院企产研协同,鼓励绿色低碳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实验室,加快低碳成果落地转化。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进5家具有绿色化工学科优势的大学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实验室15个,高水平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今年以来,湖北宜昌高新区积极布局硅碳负极这一新兴产业,聚焦项目建设、技术创新、要素配套,通过精准招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吸引带动更多项目落地,致力于打造产业特色鲜明、集群优势明显、布局功能...
在肥城石横镇总投资25亿元的方舟创园(肥城)新型工业化园区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与施工号子交织,勾勒出一幅产业升级的奋进图景。
日前,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锡业锡基新材料产业园(华东)项目现场,打桩机、挖掘机等30余台重型机械忙碌作业,钢结构厂房已初具雏形。
按照《河北省典型示范化工园区VOCs监管评分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石家庄高新区积极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创建任务,在园区环保监管领域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