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中国化工报·能源与材料周刊》创刊,我谨以一名化工科技工作者的名义,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殷切的期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结构的深刻转型与材料技术的颠覆性革新相互交织、澎湃激荡,共同塑造着全球产业竞争的新格局。《能源与材料周刊》的诞生,恰逢我国能源与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所覆盖的领域——从支撑国计民生的传统化石能源(油、煤、气)到引领未来的新能源,从保障产业链安全的炼化、煤化工基础到推动产业升级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高地——正是构成现代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柱。这些领域的协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更深度融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中国化工报》创设此刊,可谓应势而为、恰逢其时。我对此深表赞赏,并寄予期望——
紧跟前沿,全景洞察。追踪报道各细分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重大工程成就与前沿趋势,为行业绘制清晰的发展导航图。
聚焦协同,促进融合。着力展现能源、材料与化工子领域间的深度协同创新,揭示技术耦合的巨大潜能。
服务产业,推动转化。关注技术产业化进程,解读政策市场,助力创新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厚植文化,涵养生态。积极倡导企业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及思想建设等“软实力”提升,弘扬科学家精神、工程师文化与企业家情怀。
强化科普,沟通公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能源与材料知识,展示其如何赋能人类生活,打破认知壁垒,消除“谈化色变”。
启迪思想,引领未来。传播先进理念,引导行业理性前瞻思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衷心希望《能源与材料周刊》展现思想的引领性、内容的权威性、视野的全球性、服务的务实性,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凝聚行业共识、连接科技创新、促进公众理解的重要纽带,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6月15至20日,以“绿色环保,安全出行”为主题的第11届中国绿色轮胎安全周活动举办。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携手朝阳轮胎、贵州轮胎、佳通轮胎等12家产业链领军企业,通过“三维科普矩阵”创新模式,吸引超300...
当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时代命题。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对能源化工行业来说,在时代浪潮中迎接机遇与挑战,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打造未来...
在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2025能源产业生态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已经实现由“一煤独大”到多元协同的转型突破,但行业整体仍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近日,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光伏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尽管目前光伏市场仍在底部徘徊...
6月19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吉林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的全技术、全场景新型储能项目实施规范管理,涵盖规划布局、备案要求、建设管理、并网验收、调度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伟教授团队在《材料基因工程前沿(英文)》上发布了其开发的一种融合人工智能(AI)大语言模型(LLMs)与第一性原理计算(FP)的智能框架MatAgent,为大语言模型与计算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