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9—11日,2025第六届全国精细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大会暨第三届全国医药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安全治理交流大会在山东东营召开。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精细化工属于流程工业,且较传统“大化工”规模通常更小、流程更精细、工艺更复杂,急需加快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以满足新常态下企业实现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建立表示,精细化工和医药化工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行业仍存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安全生产压力增大等问题,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当前我国精细化工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提出3个方向:一是技术层面,精细化工领域有大量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精细的流程模拟;二是工程层面,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实现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实施性、低维护性的“三高一低”;三是管理层面,精细化工行业内企业大多规模小、工艺杂,需要在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协同优化操作。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根土提出:“精细化工企业数智化转型已从单一技术应用进入到全链条协同创新新阶段。企业不再只是简单地引入某一项数字技术,而是将数智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协同与创新。”
“企业越重视数字化,就应该越重视精益化。通过精益化,能消除浪费、规范流程、加速智能化转型。”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精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闫圣利认为,企业应当结合数字化,实行精益化管理,“精益化管理实现零事故、零浪费,智能技术实现预知预警,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企业管理效能倍增。”
会上,多位服务商聚焦工业智能控制,分享了业内最新技术成果。如普立默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朱昌益介绍,该公司针对电磁阀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安全痛点,推出静态密封、内导磁等创新技术,将传统电磁阀50万次的使用寿命提升至1000万次以上,有效解决了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问题。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石油化工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工学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促进会、经燕(北京)化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400余名代表参会。
“数实融合的目的在于重构产业的价值。如何通过人工智能(AI)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优化、完成产融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需要基于炼化工厂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以数字工厂设计为源头,充分利用工厂运行数据,将AI...
近日,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第十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项全球调研覆盖了来自17个主要制造业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制造商,其中81%的制造商表示,内部与外部压力正加速其数字化转...
近日,从辽宁盘锦传来消息,由济柴动力提供装备和服务支持的国内首个移动储能动力系统,已在长城钻探钻井平台成功应用。该系统日均发电超4000千瓦时,目前已助力2口井顺利完钻。
7月21日,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亿时空)位于浙江上虞的高端光刻胶树脂项目下线。该项目是国内首条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柔性/量产双产线。
7月17日,由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氢源安)研发制造的全国首台安全氢基能源储氢设备调试运行完成,在北京下线揭幕,将于近期交付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化学)使用。
7月1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3000米级超深水海管应急回收装置实现首次应用,设备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