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低碳转型路径明晰

数字化能碳管理、多能源协同优化、政策市场双轮驱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化工园区正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近日,在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低碳与新能源”专题论坛上,来自高校、企业等多方专家指出,化工园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转型,必须统筹推进数字化能碳管理、能源系统协同优化以及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只有将降碳与园区竞争力提升有机结合,才能在绿色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能碳管理 从“看不见”到“可管控”

当前,我国化工园区在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副教授张宇泉指出,我国化工园区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技术成本、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面临瓶颈,部分园区已依托数字化手段赋能园区管理,取得实效。他介绍,某化工园区通过部署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对排放物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化调度,并形成了园区和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模式,推动园区环境管理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精准控制。

在企业层面,能碳管理数字化也在不断落地。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涛介绍,其开发的“端-边-云”协同能碳管理平台,通过在化工园区和企业侧部署碳计量数据管理终端,实现能耗与碳排放数据的高频采集、边缘核算与加密传输。这一架构既能满足当地政府的监管需求,也兼顾了园区和企业数据保密的要求,目前已在河北、重庆、山东等地的部分化工园区应用,助力政府摸清碳排放底数,为企业参与碳市场、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数据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也为化工园区能碳管理提供了空间维度支撑。”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元地信数科公司董事长陶为翔表示。该公司通过将地理信息数据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构建智慧能碳运营中心,实现对园区管网、设施和环境质量的“一张图”管理。该模式已在东营河口区碳中和服务平台、齐鲁化工区等20余个项目中应用,为化工园区碳核算与能源调度提供可视化支撑。

能源系统协同 从单点替代到多能互补

多位专家指出,我国化工园区能源需求量大且持续,单一能源品种替代难以实现低碳转型,多能源协同成为必然选择。

连云港石化基地与田湾核电站合作的“核能供热”项目,为高耗能化工园区提供了跨能源品种协同的新思路。江苏方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敏介绍,该项目采用“只有热交换、无介质交换”的三回路隔离设计,通过高性能保温管道将核电站产生的低压蒸汽长距离输送至园区,并依托“核能+调峰热电厂”的协同模式,有效应对用户负荷波动。自2024年6月投运以来,该项目已为基地提供446万吨蒸汽替代量,年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缓解了沿海地区化工园区蒸汽需求大与减排压力紧的矛盾。

“绿氢-绿氨”链条为化工园区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储运与利用的新路径。杭州氢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维越指出,绿氨作为绿氢的载体,能够有效解决氢能储运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难题。他分享了山东淄博某热电厂实现10%掺氨燃烧案例,结果显示,在实现降碳10%的同时,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15毫克/立方米以下,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此外,氨还可作为化工原料、清洁燃料及跨季节储氢介质,在化工园区构建“电-热-氢-氨”多元能源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用户侧储能也在化工园区能源系统优化中展现出潜力。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蓓蓓表示,在广东等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储能系统通过“两充两放”模式已具备经济性。她建议化工园区将用户侧储能纳入整体用电方案,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为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做好准备。

政策与市场协同驱动 构建绿色生态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为化工园区低碳发展指明方向。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为化工园区绿色转型注入持续动力。

今年3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企业、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首次明确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定义,并提出能耗查询、碳核算、能效对标等12项功能要求。

今年9月,2025年版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将能碳管理平台作为参评基本条件,进一步推动平台建设从“可选”转向“必选”。

在市场层面,绿色技术的经济性正在逐步提升。多位专家表示,尽管绿氨、核能供热等技术初期投资较高,但随着规模推广和碳定价机制完善,其成本竞争力将不断增强。例如,核能供热项目每年可为用户节约成本约3000万元,绿氨在火电掺烧、原料替代等场景中也展现出降碳与降本的双重潜力。

专家建议,绿色技术已从单纯的环保投入,逐步转变为化工园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化工园区可通过机制创新,构建良性发展的绿色产业生态。

相关推荐

江苏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园区行

11月19日,2025年江苏省化工行业“智改数转网联”园区行(淮安站)活动在淮安工业园区举行,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及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要...

2025-11-24     中国化工报

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需聚焦四大维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提出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是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动...

2025-11-24     中国化工报

戈壁荒滩上的“超级管家”

​在西北内陆的宁夏中卫,一片戈壁荒滩上崛起的工业园区,正以其独特而精细的服务模式,打破人们对传统化工园区的刻板印象——这里不仅产业链条环环相扣,更在服务上做足了文章,从产业协同到安全管控,从法治护航到...

2025-11-24     中国化工报

珠海经开区、绿色能源国际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3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绿色能源国际组织(GEIO)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零碳园区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企业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2025-11-24     中国化工报

2025年度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党员骨干培训班结业

中化新网讯  11月11日、13日,2025年度新材料科技园党员骨干培训班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党校举办,园区137个党支部共计577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参加。这也是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近年来规模最大、参训人...

2025-11-17     中化新网

一子落地满盘活 ——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补链赢三方

11月12日,湖北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内,总投资30亿元的荆门源晗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进入设备调试收尾阶段,将于12月正式投产。

2025-11-1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