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对井楼油田中区4口井实施热化学复合蒸汽驱技术,增油效果显著,4口井日产油比措施前提高5吨。
近日,河南油田“井楼油田中区热化学复合蒸汽驱”技术,在中国石化2024年度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交流会上,获得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奖。“近40年来,井楼油田中区作为典型的稠油区块,实现从单一注蒸汽开发到氮气辅助吞吐开发,再到多元热复合驱开发,形成浅薄层稠油开发技术系列,目前中区试验井组采收率达到51.7%。”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收率是可经济采出的油气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是衡量油气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说,油田的开发史,就是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而每一次采收率的大幅提升,都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河南油田油气开发首席专家李长宏说。
河南油田稠油资源丰富,由于埋藏浅、油层薄、黏度高,存在开采难度大、开发效益差的难题。河南油田持续攻关,不断挑战开发极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浅薄层稠油开发技术系列,使稠油采收率持续提升,2024年生产稠油25.39万吨。今年以来,稠油开发形势保持平稳向好。
河南油田开发之初,采用单一的注蒸汽开发技术,向油层注入一定量的蒸汽,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地层能量。2008年起,该油田探索氮气辅助吞吐技术开采稠油,在注入的蒸汽中加入氮气、泡沫剂等,增加原油流动性,提高单井产量。该技术在油田东部稠油区块大规模推广应用,延长吞吐周期3至5个月,稠油平均采收率显著提高。
经过多年开发,该油田稠油油藏进入高吞吐周期,面临着稳产难度大等诸多困难。该油田开展稠油效益开发技术攻关,转换稠油油藏开发方式,提高稠油采收率。
针对注蒸汽吞吐开发波及范围小、多轮次吞吐后汽窜严重等问题,该油田创新形成浅薄层稠油化学辅助面积组合吞吐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自2021年以来,该技术在油田现场实施84井次,覆盖储量436万吨,累计产油15.75万吨,阶段提高采收率3.6%。
针对井楼油田中区部分井油汽比低、效益差、面临关停等问题,2019年以来,油田深化稠油组分及致稠机理、油层波及状况及影响因素等研究,开展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创新形成浅薄层稠油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在井楼油田中区6个井组试验后,井组日产油52.3吨,阶段提高采收率5.6%,吨油操作成本降低45%。
在新庄油田、古城油田,技术人员研究复合热流体吞吐开发技术,通过空气与燃料在高压密闭条件下充分燃烧,大幅度提高产出能力。该技术现场实施191井次,覆盖储量133.7万吨,增油1.1万吨。
“技术创新无止境,河南油田将持续攻关,打造技术优势,不断挖掘剩余油潜力,为老油田焕发青春、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长宏说。
4月10日-11日,2025中国液化天然气工程建设与运维技术交流暨LNG设备与材料推广展示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深入探讨了行业前沿技术,为LNG产业的绿色转型、技术创新和国产化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4月15日,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石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姜龙雨与首任研究院院长共同揭开红色幕布,标志着这一聚焦南海石蜡基原油资源深度开发的技术创新平台全
作为21世纪颠覆性前沿技术,合成生物制造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各国必争的新型战略领域。中国政府抢抓机遇,多次提出应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快速变化、环保要求日益严苛,以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化工企业正站在转型发展关键的十字路口。我认为,化企可从4点发力,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坚持技术创新,...
4月11日,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在西宁顺利通过年度验收。
在海南自贸港石化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路军晓催化技能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聚焦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双向赋能,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工坊式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石化产业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