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为传承红色基因、解码革命成功逻辑,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近日“化燃星火”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地标为教材,密码为线索”,沿着“信仰之源—实践之基—传承之光”的逻辑脉络,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茨坪旧址群等红色地标中开展沉浸式研学,通过“看旧址、读文献、悟原理、观今貌”,系统揭开井冈山道路的核心成功密码。
信仰之源:理论火种照亮革命征程
在松柏掩映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向1.5万余名烈士敬献花篮。在英名墙前,指导教师郭淑怡抛出追问:“是什么让烈士们在绝境中坚守斗争?”学生代表朗读《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选段,现场展开“白色政权分裂”与“红色政权存续”的逻辑辩论。“毛委员的著作从理论上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根本疑问,理论清醒才会有信仰坚定。”实践团成员黄欣瑶的感悟引发共鸣。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一盏仅留一根灯芯的油灯与《井冈山土地法》手稿形成历史呼应。博物馆专家现场解读:“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成为革命主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正是区别于其他根据地的独特密码。”当看到同期其他根据地因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案例对比时,团员们深刻理解了“理论创新决定道路方向”的真理力量。
实践之基:鱼水情深筑牢革命根基
茨坪革命旧址群的“红军挑水处”与“军民议事石”前,实践团成员俯身触摸石槽中留存的水痕。“为什么红军能在茨坪建立稳固指挥中心?”郭老师指着旧址墙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文,引导大家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细节中感悟群众路线。在南山火炬广场俯瞰茨坪全貌时,乔林党支部“思想建党”解决农民党员占比难题的案例研讨,让团员们读懂了“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的组织密码。
小井红军医院的斑驳木板床前,“红军神医”曾志为伤员吸脓疗伤的故事令人泪目。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130余名伤员宁死不屈的事迹与国民党军队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是什么让战士们甘愿为理想献身?”在微党课上,当地老党员的提问引发深思。徒步重走红军洞路线时,“寻找隐蔽联络点”的体验任务与村民讲述的“竹钉阵御敌”史实,让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群众是最好的掩护”的生存智慧。
传承之光:创新基因激活时代动能
八角楼旧址内,实践团成员点燃油灯,集体诵读《井冈山的斗争》选段。“一根灯芯的节约背后,是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的革命智慧。”当讲解员展示神山村从“穷山沟”到“黄桃产业示范村”的脱贫蝶变影像时,新旧场景的碰撞引发热烈讨论。“当年八角楼的灯光照亮革命道路,如今红色基因正在乡村振兴中转化为发展动能。”实践团成员张慧指着神山村电商直播间的画面感慨。
在茅坪旧址“湘赣边界一大”复原会场,80余名代表讨论的场景仿佛重现。墙上的马克思画像与长凳上的砚台,见证着早期共产党人“困境中坚定信仰、开拓创新”的品格。当化学方程式与红色基因在研学手册上交织,实验室灯光与八角楼星火在实践日志中呼应,这群青年学子写下感悟:“解码井冈山道路,不仅要读懂历史,更要让信仰之力化作攀登科技高峰的时代担当。”
历史的杜鹃年年绽放,革命的逻辑代代传承。从“理论清醒—信仰坚定”到“群众路线—实践根基”,再到“守正创新—时代转化”,实践团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红色地标,更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当“化燃星火”实践团带着满册调研笔记离开时,井冈山的烽火记忆已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澎湃动能。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一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传递公司对奋战在项目一线员工的深切关怀,7月11日,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一化建”)榆林恒神...
近日,华北石油工程国际公司“公众开放日暨家属EAP活动”在河南南阳温情启幕,党委书记任吴庚、纪委书记黄中信出席,150余名员工及家属齐聚,共赴这场充满关爱与温度的盛宴。
黑龙江博航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安达市政府安全会议精神,公司2025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结合染料生产实际,通过抓思想、抓现场、抓作风,引导干部员工凝心聚力,以“满格”模式抓安全,助染料生产平稳
7月11日上午10时,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一作业区注采2-7班班长刘珂铭正组织班组干部和生产骨干召开讨论会,探讨通过精细生产管理降低作业费用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一作业
7月10日,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建品牌“鄂能向新·绿智先锋”首次正式发布,旨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