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业降碳减污“最强大脑”
中化新网讯 日前,作为重庆市以数字之智汇聚绿色之力的重要平台——重庆市“工业绿效码”2.0版本上线。
据介绍,“工业绿效码”1.0版本已于去年11月上线,“一码”贯通“等级评级、节能监测、金融服务、能碳归集”四大核心功能,赋码1000余家制造企业。在其助力下,重庆市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9.5%,发放绿色贷款3000万元,单年节能6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近100万吨。
相较于“工业绿效码”1.0版本,此次发布的2.0版本应用场景更多元、监测体系更高效、政策推送更精准、上线操作更便捷。一是绿色评价功能由“单一主体”向全领域拓围升级,逐步构建“点、线、面”多维度绿色评价体系,实现“单一企业画像”向“企业—园区—区县”全领域评价的功能升级。二是节能监测功能由“单一主线”向全过程覆盖升级,逐步构建“线上+线下”全过程闭环的数字化工业节能监测系统,让工业节能监测更精准。三是政策服务功能由“单一主轴”向全要素赋能升级,逐步推动金融赋能功能向资金、人才、物流、技术等全要素赋能升级,引导更多资源向“绿”而聚。四是能碳归集功能由“单一主源”向全链条协同升级,加快实现“算、溯、控、降”全链条贯通,推动能碳双控从“核算”到“治理”转变。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绿效码2.0绿色生态矩阵不是单一平台的升级,而是重庆构建工业绿色生态体系的关键一步。未来重庆将以该矩阵为抓手,打破数据壁垒、扩大示范范围,推动更多工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力争将重庆打造为全国工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9月25日-26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创新大会上了解到,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家工程设计公司将数智化转型纳入战略部署。
从传统的单一制造迈向智能化的协同生产,当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大国工匠是否依然不可或缺?高技能人才又将如何赋能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在9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与会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