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人士:欧洲基础化工复苏难上加难

  在经历多年亏损及全球产能快速扩张后,高昂的生产成本和设备老化使欧洲化工生产商举步维艰,欧洲基础化工产业正面临一波工厂关闭潮的冲击。尽管政府部门发布了多部鼓励化工行业发展的法案,但欧洲基础化学品行业仍完全无法与外部竞争。市场人士警告称,欧洲化工行业目前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尤其是基础化学品行业,寻求复兴的努力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当世界其他地区正在建设二十多座新裂解装置时,欧洲却在梦游般走向工业衰退。”英力士集团创始人吉姆·拉特克利夫近期在活动中尖锐地表示。这位通过收购英国石油(BP)等公司石化装置发家的亿万富翁,与其他行业领袖共同批评了欧洲地区政府行动的缺失。

  欧盟委员会本月承诺支持乙烯、丙烯等战略化学品的本土化生产,计划扩大国家援助以推动工厂现代化,并要求公共招标优先考虑欧洲制造的产品。这类似于欧盟2023年针对金属和矿产的立法。但市场人士警告,此举可能为时已晚,无法扭转局面。意大利埃尼集团工业转型负责人Giuseppe Ricci警告说:“这就像身处泰坦尼克号,不能继续否认现实,必须寻找救生艇。”埃尼集团旗下Versalis化工板块过去5年累计亏损超30亿欧元,已关闭意大利最后两座蒸汽裂解装置,转向投资20亿欧元发展生物炼厂和化学回收业务。

  另外,陶氏、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能源和壳牌等跨国企业也正在关闭或重新评估欧洲化工资产,多数关停目标指向石脑油裂解装置,即将碳氢化合物转化为乙烯、丙烯等基础原料的核心设施。尽管欧洲化企在财报中往往强调特种化学品会取得更高回报,但据3月的欧盟八国联合文件预测,到2035年欧洲或有5万个工作岗位因裂解装置关闭而消失,其影响不可谓不小。伍德麦肯兹数据显示,在欧盟现有总产能2450万吨的乙烯装置中,高达40%均处于中高风险状态。相较于欧洲使用石脑油为原料,美国和中东的裂解装置采用更廉价的乙烷为原料,成本优势明显。咨询公司ADI Analytics预测,仅仅北美乙烯产能就将从当前5400万吨/年增至2030年的5800万吨/年。如果加上亚洲新增产能,欧洲基础化学品行业竞争压力巨大。

  在美国、中东和亚洲的压力下,欧洲政策制定者现在面临着一个严峻选择:果断干预,还是眼睁睁地看着欧洲大陆的化学支柱被侵蚀。面对近年来持续成为乙烯/丙烯净进口地区的现实,今年3月,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呼吁制定《关键化学品法案》。欧盟产业委员Stéphane Séjourné表示将确定战略供应链和生产基地,并强调“首要问题是主权,即保住我们的蒸汽裂解装置”。但市场人士也指出,这种“主权”的代价非常昂贵:据花旗分析师数据,欧洲裂解装置平均年龄超40年;埃尼集团3月报告显示,欧洲石脑油制乙烯成本为800美元/吨,远高于美国乙烷路线的400美元/吨和中东乙烷原料路线的200美元/吨。

  事实上,欧洲石化行业也在尝试进行突围。英力士正在投资40亿欧元采用乙烷原料在安特卫普建造欧洲30年来首座新裂解装置,该装置设计乙烯产能145万吨/年,计划2026年投产。中东方面,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与奥地利OMV的600亿美元合并将缔造全球第四大聚烯烃生产商博禄集团,计划专门向欧洲出口聚合物,与美国和亚洲石化生产商展开竞争。

  分析师目前认为,欧洲石化生产不会完全消失,但将进入寡头竞争时代。


相关推荐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拉默:德对美化工品出口将大幅下滑

  近日,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拉默在德国化工协会(VCI)举办的网络研讨会上表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德国化工、制药及其他行业对美出口将大幅下滑。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科思创CEO施乐文:欧洲化工行业已触底

  近日,德国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表示,欧洲化工行业已触底,结构性改革正显现积极进展,有望为欧洲化工行业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穆迪分析师:巴西化工行业恐陷长期低迷

  近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分析师称,巴西石化行业将陷入长期低迷,若政府不进行干预,行业盈利能力将面临威胁。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三菱化学将退出碳粉树脂业务

  近日,三菱化学集团宣布,将退出打印机墨粉树脂业务。

2025-07-30     中国化工报

富士经济预测:钙钛矿电池全球市场规模将激增

  近日,日本市场调查机构富士经济发布预测称,到2040年,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扩大至4万亿日元,约为2024年的67倍。

2025-07-2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