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化学定期开展员工技能比武。(图/张翔钧)
人均产值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支1400余人的员工队伍,人均产值迈上千万级,是海湾化学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从搬迁前人均年产值110万元,到如今人均年产值增长10倍、超过千万元。指数级增长率背后,答案在何处?不如听听海湾人怎么说。
从普通岗位走上关键岗位
“从老厂到新厂,企业效益明显上涨,我们职工收入有了大幅提高。”谈起近几年海湾化学的飞速发展,氯乙烯(VCM)厂二工段工段长邵龙深有感触。2006年入厂,他从实习生做到岗位主操、班长、副工段长,直到工段长。一路走来,他觉得一切改变都绕不开那一年——
2010年,在海湾集团的领导下,海湾化学将企业搬迁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化工。
“老带新”制度是海湾化学培养新人的重要抓手,图为邵龙(左)在生产现场指导年轻员工(图 / 丛淑英)
企业决心走上一条新路,相应地,落在“邵龙们”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当得知他所在的VCM厂决定引进乙烯法,以规避行业主流的电石法造成的汞污染时,他的心里充满期待,但是在这份期待中也有些许忐忑。“电石法主要是碳化钙和水反应,会产生大量粉尘,有了新工艺后,我们每天交接班时不再需要清扫粉尘了。”
而说起忐忑,据邵龙回忆,那时候,全国只有天津大沽化工在使用英国英力士乙烯法专有工艺技术,为了尽快掌握这项新的工艺,海湾人派出了一支队伍,在大沽化工待了一个多月,跟着班组倒班学习。他笑着说:“大沽化工的员工说,想要实现稳定生产,怎么也得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但我们凭着一股拼劲儿,不过一到两年内就实现了从试生产到开车到满产。”
“要么第一,要么唯一”是海湾化学打造国内第一高端品牌的目标和方向,而只有真正走进海湾化学,才会真正了解每一位海湾人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融入日常工作中的。
在一个有奔头的企业上班,邵龙说,工段里的人都有着不一样的心气儿。在掌握乙烯法生产工艺后,大家并不满足现有的生产水平,而是下决心做到行业最好:“当时专利商给的工艺指标上限是99.98%,但我们就是不甘心,一心想突破行业的‘天花板’,网上没有参考资料,我们就采取排除法,通过不断调整温度、压力、液位等每一项变量,倒推升级方向,从中发现了规律,找到最优解,最终将产品纯度稳定在99.99%。”
虽然这只是0.01%的提升,但对产品而言无疑是“质”的飞跃。凭借这0.01%的提升,高纯度VCM极大赋能了下游的PVC产业链,使“海晶牌”PVC成功替代国外进口同类产品,跻身国内第一高端品牌行列。
老“工匠”们对于质量近乎苛刻的追求,也传递给了海湾新人。“以前人工操作模式时,老师傅都是将操作经验手把手传授给新人,今天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了,我们的培训教材也从线下搬到线上,从局部拓展到全流程。”在邵龙看来,相比于过去的老海晶,现在的员工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了,班组里的高学历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比学赶帮超”的优良传统一直都在。
从新人做到厂长
近年来,随着一、二期项目相继投产,规模的加速扩张,对于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海湾化学各生产厂的“一把手”,绝大多数都是从一线操作工成长起来的,氯乙烯厂的80后厂长孙业涛便是其中一位。
氯乙烯厂厂长孙业涛是海湾化学从基层培养起来的年轻干部(图 / 张丽兵)
问起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些重要节点,他得反复想半天,但却对自己入职以来的工作如数家珍。“我始终忘不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当时我们需要学习外国的先进工艺,资料全是英文的,领导让我们把这些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我们拿着快译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
孙业涛独立负责的第一个工作,是将这些零散的翻译文字排版成册,“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排版工作,但我感受到了企业领导对于年轻员工的充分信任。”从那时开始,他方才觉得自己真正从一个职场小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乃至在生活中也养成了刨根问底的思维习惯。
摸索一套全新的生产工艺在当时的海湾人看来,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我们引进的是最先进的工艺,许多情况都没有行业案例可以依据,遇到问题,只能在一点点的摸索中靠自己解决。”谈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孙业涛显得那么认真,尽管戴着一副高度数的近视镜,但随着工作经验的日益累积,他拥有了一双识别关键点的“火眼金睛”。
触类旁通,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有一次,仅仅是通过同行企业的一篇报道,他便从中获取解决生产难题的“最优解”。“抽丝剥茧来看,化工行业的很多问题无非就是反应充不充分的事儿,可能外行看的是热闹,但我们一看就知道涉及哪几个环节,再根据温度、压力这几个变量排查问题。”孙业涛说。
培养出更多像孙业涛一样从一线做起的中层管理人员,是海湾化学一直在做的事。“目前,我们人员流失率不到4%,这在扩张期的企业中是非常难得的。”海湾化学人力资源部部长表示。
“三支队伍”撑起人均千万产值
对于海湾化学而言,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与搬迁前近2000人的庞大队伍相比,如今的海湾化学,员工人数精简至1400余人,创造的价值却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源于我们人员素质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平均年龄32岁,高学历人才占比75%,这是一支年轻而高质量的队伍。”对于这些在他眼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该负责人充满了认可。
2020年对海湾化学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氯乙烯二期项目投产在即,令大家没想到的是,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国外专家不能到现场指导,试车开车的重担就落在企业这帮年轻人身上。大家汲取一期开车的经验,日夜奋战、协同攻坚,交出了一次试车成功并快速达产的满分“答卷”。
在该负责人看来,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企业多年来对于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视,唯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驾驭先进的装置。他感慨地说,从旧厂到新厂的升级搬迁,一面是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一面是随着产能的提升,原有的成熟工人分散于多个班组,新招收员工大多缺乏化工行业从业经验,建立完善的员工成长机制迫在眉睫。
海湾研究院是海湾化学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主体(图 / 张翔钧)
“对于技术人员,我们从入口把关,现在在技工层面,我们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5年贯通的定制式培养,海湾化学积蓄起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其次,在管理人员层面,我们花了极大精力培养一批年轻人成为企业骨干。掌握扎实的技能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后,他们才具备迈上中层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年轻人需要熟悉操作、掌握技术,而企业要做的就是搭建好舞台。”他说道。
从2017年起,海湾化学积极组织员工参加集团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实施“百硕MBA英才计划”,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期有90多位中高层参加培训,其中,27名管理人员顺利通过考试,多达几百万元的培训费,全部由企业埋单。”
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样是海湾人才梯队建设的重点。在此方面,海湾研究院是海湾化学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主体。从2019年成立至今,海湾研究院已有博士7人、硕士24人、高级职称13人。
针对这些不断吸纳的高层次人才,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人才引进来,还得留得住,特别是作为一家企业性质的研究院,如何同时适配制造业属性和科研属性这两种属性?这其中,搭建完善的产学研转化机制必不可少。
海湾研究院负责人提到:“从立项到实施,我们的研发项目要经过小试、中试,全面走向市场,每一步都有明确经费支持。而且根据落地成果的大小实施激励,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基于贯穿研发到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湾化学取得已授权专利76项,其中18项为发明专利,58项为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全方位培养和引进行业领军人物、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技能型职工,海湾化学所实施的“三支队伍”建设逐渐有了成效,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均产值跃升千万级的背后,是海湾化学的开放环境和培育生态,是一代代海湾人坚定前行的身影。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只有汇聚各方溪流,才能壮大自身,成为澎湃的江海。
兰州石化化工储运部把储运生产的安稳优化运行作为全面完成年度生产目标任务的出发点、着力点,快跑实干,通过完善指标优化流程、精心组织储运生产、强化工艺管理、狠抓安全管控、细化设备管理,实现了储运生产的安全...
为提高员工的法纪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坚决遏制酒驾醉驾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12月16日,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市场业务服务部五七物业劳务服务站组织全站员工开展酒驾醉驾专项纪法教育会议。
12月6日晚,随着江汉油田第一届“最强操作”竞赛总决赛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江汉油田采服中心夺冠团队唯一参加晋级赛和总决赛的选手,江汉油田采服中心涪陵经理部采气维保队队长梁木进此刻站在璀璨的领奖台上,手握...
近日,山东航空学院化工与安全学院院长杨仲年率队访问鲁北集团,开展深入交流并寻求合作契机。鲁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天宝对山东航空学院领导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全面阐述了集团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技术...
12月23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确定2024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的通知》,“龙佰集团·钛美生活空间”凭借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列其中,成为全省13家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