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我国已有433款大模型提供服务

中化新网讯 在日前召开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并上线提供服务。与会专家表示,大模型备案数量激增印证了我国大模型研发能力的跃升,为我国数据要素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我国人工智能(AI)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丽姝认为,我国AI大模型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大模型产业布局,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商业应用的大模型创新链、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大模型低成本高效能的特质叠加开源战略,推动大模型向普惠性融合创新基础设施转化,畅通了AI技术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大模型向生产端、服务端、消费端应用渗透,提升了中小企业应用率。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所研究员王凯表示,AI大模型让数据使用能力大幅提升。“此前很多领域都面临大量的数据集合在眼前,却很难切入分析的问题。AI技术切入后,不仅是数据分析,更是一种新知识的产生。因为这种分析是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交叉的、关联的。”王凯说。

谈及AI与制造业的双向赋能,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门类齐全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大模型深度创新应用提供了精深场景支撑;智慧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未来产业在多模态数据处理、跨领域场景融合、高水平智能迭代等方面的复杂场景需求,反向拉动大模型进行高精度、高水平的迭代升级。

“在AI、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变革中,数量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推动科技创新走向前沿,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汪彬说,随着我国AI大模型广泛深入渗透,产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加速跃升。在工业领域,制造业企业利用AI大模型基于订单、物流、库存等多源数据预测需求波动,有效缩短产品库存周期,大大节约了成本。他认为,我国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已从应用端逐步向底层技术突破,尤其是各种外部环境压力,倒逼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在AI大模型领域体现得特别充分。今后,企业将越来越注重底层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为AI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福建能化集团:以“数字密钥”破题新型工业化

日前,福建能源石化集团(以下简称“福建能化集团”)迎来产业数智化建设的又一个节点——在集团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第二批“智改数转”示范项目发布,健康、安全、环境(HSE)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和利时、东营职院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

6月23日,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产业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举行,双方将携手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径,以“技术赋能+人才定制+实训转化”三位一体模式,构建服务地方产...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湖北推动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近日,湖北出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方案,重点推进“三类企业”梯次改造,即小微企业轻量级改造、规上企业规模化改造、专精特新企业集成式改造。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中韩石化投用首个AI知识库

近日,中韩石化上线投用AI“中韩石化制度知识库”。这是该公司首个基于中国石化长城大模型V1.7.2平台打造的团队级人工智能知识库。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潞安化机获评山西先进级智能工厂

近日,‌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潞安化机)被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5年度山西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

中化泉州无人值守系统改造完成

6月28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MES系统无人值守模块升级改造项目收官,新系统正式上线。

2025-07-09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