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这为我国苯酚产业赢得又一阶段的政策保护窗口,有助于缓解外部低价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然而,在外部屏障得以巩固的同时,国内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与竞争压力正日益凸显,“稳内贸”的任务也愈发艰巨。
一是产能持续扩张,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酚酮行业呈现一体化、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态势,产能持续增长。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苯酚产能近十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3.65%,近五年增速为16.01%。尤其在2023年,7套新建装置与1套扩建装置集中投产,推动年度产能增长率飙升至51%。当前酚酮产能扩张势头仍未止步,2025年苯酚总产能预计将突破735万吨。尽管苯酚需求总量也在增长,但供应增速仍显著高于需求,市场正逐步转向供过于求格局,行业内部竞争压力持续加剧。
二是市场价格承压走低,盈利空间难以提升。供过于求直接导致苯酚价格体系脆弱性增强,产品价格与原料纯苯的联动性显著提升。今年以来,苯酚市场基本跟随纯苯价格震荡运行,在纯苯价格大幅走低的背景下,苯酚现货价格一度跌破6500元/吨,创近两年新低。即便进入传统消费旺季“金九”,苯酚价格仅较8月上涨217元/吨,同比跌幅近2000元/吨。行业开工率同样承压,上半年苯酚平均开工率仅为72%,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自第二季度起,多数生产企业陷入持续亏损。尽管部分工厂尝试挺价维稳,但在供需失衡的大环境下,价格缺乏突破动力。从后期趋势看,原料纯苯因下游苯乙烯、己内酰胺等装置持续扩能,供应缺口预期扩大,价格将保持相对坚挺。这可能导致纯苯产业链利润更多向上游集中,进一步挤压苯酚等下游产品的盈利空间。
自2019年我国对进口苯酚实施反倾销以来,进口依存度已从28.5%下降至2024年的16.8%。此次反倾销税延续征收5年,将为国内企业争取更多应对调整时间。但行业需认识到,政策保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结构性问题。从中长期来看,酚酮行业将经历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过程可能伴随部分中小产能退出、行业兼并重组推进,以及企业向高附加值、差异化、精细化产品方向转型。只有通过持续的产能优化、技术升级与市场出清,苯酚产业才能在反倾销保护期结束后,真正具备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的能力,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战略转变。
2024年以来草甘膦价格始终维持低位,于2025年3月触及2.31万元(吨价,下同)的阶段性低点,随后开启修复行情。截至9月21日,95%含量草甘膦报价已回升至2.75万元左右,97%含量草甘膦报...
在日常生活依托快递实现便捷物流的同时,化工品尤其是危化品的运输却因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而面临独特挑战。近日举行的2025(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化工展览会上,笔者了解到,从应对地缘冲突下的全球物流重...
近日,在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前的40米大道上,排满了拉运硫黄的车辆,一眼望不到头。9月以来,该气田主动加大硫黄生产供应力度,日均增供硫黄600余吨,环比增加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