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两会建言献策(二)事故追责、设计、标准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HSE工作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重要性毋庸置疑。近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安全生产办公室的HSE专家们也一直关注两会,心系行业HSE工作健康发展,自发地为两会开展研讨,建言献策,咱们一起听一听专家们的建议吧。



图片

薛金召(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1. 事故调查,建议从人的角度为什么会出事,深层原因在哪里,怎么改进,如何去防范等方面为主。

2. 安全要做好,领导层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至关重要,建议出台针对领导力相关的文件,督促领导层付出真行动。

3. 建议安全管理部门要及时梳理典型案例和同行同装置事故,从上到下进行精准讲解,拿出切实可行的,合规合标的技术技能指南意见。


图片

孙宝亮(华陆工程)


建议国家对事故调查的结果应引导大家更多地关注事故原因和如何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而不是关注多少人被追责和追究了什么责任。现在更多强调失职追责,也应强调尽职免责,建议鼓励大家尽责而避免事故发生。


图片

陈存银(南京安迪苏)


建议从事故追责角度,真正理清事故的本质原因,厘清安全专业和专业安全的关系,如果任何事故发生都主要追责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当然前提是已经尽职了),那对于这个专业的发展是不利的,终究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图片

焦健(中化国际)


1. 建议地方政府不能层层加码,所下规定要尊重科学和逻辑,如:为降低“污染”要求循环水塔“脱白”,企业找不到有效措施,增加企业负担。

2. 建议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减少各类运动和通知,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通过保险税收法律等手段引导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图片

马昌步(朗盛化学)


现在法规规定企业对安全工作负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应容忍企业自主管理,允许企业采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监管不要一刀切,伸手太长,以防打乱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反而造成事故。


图片

闫长岭(青岛丽东)


强烈建议取消设计终身负责制,在设计终身负责制下,弊远远大于利,导致设计偏向保守,严重阻碍技术的发展。为了免责,过于保守的设计会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建议改成有限负责制或其他合理的模式。


图片

黄源(天辰设计院)


建议标准规范应该有试行期,在得到广泛认可,勘误后,再正式实施。


图片

范咏峰(中科合成油)


1.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重要标准的公开网上宣贯,免费学习。

2.建立有效途径,标准编制组回答标准执行过程中的疑问。

3.对各地规定建立监督审查制度,避免随意提高标准要求。

4.进一步加强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加强标准编制组之间的沟通协调。

5.加强标准复审,有些标准年限较长,比如GB17681-1999,建议加强标准复审,标准可以继续有效,应经复审才能继续有效,复审原则上不超过五年。复审信息网上公开可查。


图片

蔡明锋(中石油华东设计院)


1.建议由主管部门梳理国标行标关系,凡是主管部门认为必须执行的推荐性标准相关条文,统一调整到强制性国标,非强制标准调整为行标。推荐性标准选择权交给市场,采用推荐性标准的企业,通过保费等市场手段以及调整检查频次或适当提高安全标准化等级来反哺,采用最低标准的企业,通过市场来淘汰或推动进步。比如3A体系认证,市场投标时可以加分。

2.建议考虑设立专家审查议事机构,省级主管部门议事机构专家由外省专家担任。如果企业与专家审查意见不一致,或者审查意见存在审查依据采标错误等明显错误,企业可以提交仲裁。参考政府行政仲裁或者法院上诉机制。

3.建议研究、优化标准规范适用范围,避免出现用新标准审查在役项目的问题。


图片

李保华(河南本质安全科技)


建议重新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定义。

过去我们一般是把安环科的人员和车间安全员定性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考取安全管理人员证件,这类人简称安管人员。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来说,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操作人员这些人员是真正从事生产的,他们必须管好自己生活动中的安全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因此他们才是真正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外,安全必须依附于生产活动才能存在,安全不可能脱离生产活动而孤立存在,也就是安全与生产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管好生产才能管好安全。因此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的才是真正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所以建议将过去常说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义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将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员定义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和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将安全紧紧的捆绑在生产活动中。考取证件的时候,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全部考,从事生产活动的班组长以上人员考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证。



相关推荐

“镍都”金昌:以产业链创新驱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发布的《中国·镍都(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镍都甘肃金昌产业链创新发展总指数达211.4点,同比增长18.1%,较基期(2020年)实现20....

2025-02-21     中化新网

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创新培育人才

今年以来,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紧紧围绕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开辟光伏人才培育新路径,丰富培训模式、拓展培训渠道,努力打造高素质光伏人才队伍。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国内首张绿氨碳足迹评价证书颁发

2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河北分公司“绿港氢城”项目获得国内首张绿氨碳足迹预评价证书,顺利完成“绿港氢城”项目氢和液氨产品依据国内标准的全流程碳足迹预评价工作。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我国牵头的多项电池国际标准立项

近日,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了由我国牵头的7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项目立项,其中涉及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换电等多个电池相关领域,并组建了燃料电池汽车、换电车辆2个工作组...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做“活”水效文章

​2月12日,石家庄炼化生产技术部水务高级工程师杨帆一到岗,就打开实时数据库系统,查看全厂用水量变化,发现双膜产水量十分可观。这说明前期完善硫酸调节设施、优化药剂投加和膜清洗等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

福建推进中试平台建设

日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福建省中试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进中试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中试创新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

2025-02-2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