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点亮气田“安全灯” ——普光气田一线设备国产化提速

随着我国能源领域自主可控战略深入推进,在油气生产一线,装备国产化替代已成为保障能源安全、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作为国内高含硫气田开发的先行者,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立足自身生产实际需求,从基础小部件到核心关键设备,在国产化替代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突破关键瓶颈 国产化从“小部件”发轫

作为我国首个投入开发的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自2009年投产以来,长期面临“高温、高压、高含硫、超深层”极端工况挑战。

随着早期引进设备陆续进入老化期,不间断电源(UPS)断供风险加剧、维护响应慢,缓蚀剂泵密封腐蚀、抢修频发等问题凸显。随着中国石化“关键装备自主可控”战略深入推进,普光气田以“基层首创+气田统筹”为路径,从最基础的小部件切入,开启国产化改造攻坚。

该公司技术团队历时一年,完成进口EMDC状态灯技术迭代,采用LED陈列技术,亮度提升40%,实现故障率从4.5%降至0.5%。截至目前,首批76套自主化设备在普光气田投用,累计节约维修费用50万元,显著提升远距离巡检识别度与现场安全性。这场“小试牛刀”的成功,不仅验证了国产装备应对极端工况的能力,更让一线员工尝到国产化的“甜头”,为后续关键设备替代积累了信心。

攻克核心难题 国产化向“关键设备”突破

如果说状态灯是气田运行的“信号灯”,那么UPS就是保障安全的“应急心脏”,缓蚀剂泵则是防腐体系的“核心动力”。在高含硫阀室,进口UPS备件采购周期长,维护响应慢,一旦故障可能导致阀室安全系统失效;井口缓蚀剂泵因密封件易被硫化氢腐蚀,2024年曾因密封问题抢修3次,单次影响产量约500立方米/天。

针对这些“卡脖子”难题,普光气田技术团队精准发力。在UPS替代上,技术团队收集气田湿度、硫含量等工况数据,对接多家国产厂商优化方案,最终选用国产科华UPS,针对高硫环境调整电路防护设计,匹配湿度条件优化散热结构。今年9月,首台国产UPS在普光气田29号阀室投用,维修响应时间从7天压缩至4小时,本地备件库房随用随调,6座阀室12台全部实现“零故障”运行。

在缓蚀剂泵替代上,技术团队联合厂家在大湾402集气站开展试运行,通过蹲守井口一周,通过排量稳定性、噪音控制、密封性等工况,最终选定耐腐蚀合金叶轮材质,优化双机械密封结构。试运行半个月数据显示,泵体排量波动小于±2%(优于进口设备的±3%)、密封处零渗漏,中文操作界面让参数调整更便捷。“若达标,2026年,将在气田各集气站批量更换,预计年可减少损失超百万元。”该公司设备副主任师都进说。

凝聚协同合力 国产化筑就“安全屏障”

从状态灯到UPS再到缓蚀剂泵,普光气田的国产化替代实践已形成“基层验证—气田推广—全链条协同”的完整路径。三类设备国产化后,备件采购与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关键阀室备件响应效率提升90%,高含硫环境下的零故障运行记录验证了国产装备的可靠性。

目前,普光气田正以“全链条国产化”为目标,推动大型压缩机组核心部件、智能检测仪器等更高层级装备的自主可控——这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实践。正如普光分公司工程设备管理部专家刘新所言:“国产化不是简单的‘换设备’,而是通过‘基层创新+气田统筹’双轮驱动,在极端工况中打磨出适应气田的‘中国芯’,让能源装备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推荐

国产高压水煤浆电磁流量计通过鉴定

11月22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湖南岳阳组织召开“高压水煤浆电磁流量计国产化研制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由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公司和中石化湖南石化公司共同完成的该项目通过鉴定。鉴定专...

2025-11-26     中国化工报

宝山经开区启动特种设备隐患专项排查

近日,河南省鹤壁宝山经开区启动本年度第二轮专家查隐患专项行动,以精准监管赋能专业排查,筑牢辖区特种设备安全防线。

2025-11-26     中国化工报

福海创CCR仪表控制系统投用

近日,位于福建古雷石化园区的福建福海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海创)新建中心控制室(CCR)仪表控制系统投入使用。

2025-11-26     中国化工报

大庆油田自研兆瓦级电磁加热炉试运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自主研发并制造的国内油田首台兆瓦级电磁加热炉,在杏北油田杏六集输班热水站成功试运。

2025-11-26     中国化工报

丹佛斯压缩机新产线落成

近日,丹佛斯位于武清区的BOCK品牌压缩机新产线正式落成,年产能将达4.5万台。

2025-11-2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