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持续疲软 短期复苏无望
过去18个月,欧洲化工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蒸汽裂解装置关闭及下游产能整合浪潮,折射出乙烯市场基本面持续疲软、短期复苏无望的现状。市场人士认为,面对严重的供应过剩,欧洲蒸汽裂解装置运营陷入困局,必须进一步削减产能。
高原料成本、石脑油裂解利润承压、低价进口产品冲击、市场结构性过剩及需求低迷等多重压力,已导致欧洲6座裂解装置关停或已经宣布关闭计划。近期,又一轮欧洲裂解装置关闭潮到来。6月25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宣布关闭英国威尔顿的乙烷裂解装置。此举并未出乎市场意料,因为该公司此前已暗示可能部分或完全退出欧洲市场。紧随其后,美国跨国化工巨头陶氏也于7月7日宣布,因结构性挑战,将于2027年第四季度关闭德国伯伦的蒸汽裂解装置。
实施欧洲裂解装置关闭计划的企业明确表示,欧洲相较低成本地区缺乏竞争力,区域能源及原料成本高企、需求前景低迷,这是关停资产的核心原因。标准普尔全球商品洞察公司专家分析,从全球来看,裂解装置的需求和产量实际会上升。全球裂解装置原料需求预计将从2024年的4.32亿吨增至2034年的6.10亿吨。2024年,乙烷与石脑油路线的乙烯产量各约7400万吨;到2034年,乙烷路线乙烯产量预计达1.01亿吨,石脑油路线产量则约9800万吨。
但是,全球裂解装置的发展和分布很不均衡。据标普全球2025年5月发布的最新《年度化学品业绩回顾》报告,乙烷将继续作为美国和中东的主流裂解原料,这使两地石脑油路线相较欧洲更具成本优势;而石脑油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东北亚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该报告还指出,预测期内东北亚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石脑油消费地区。报告强调,全球乙烯市场除非立即进行产能整合以扭转多年产能过剩局面,否则将陷入长期下行周期。展望未来,报告预测2028年左右全球乙烯价格将全面复苏,因乙烯需求增长最终将超过新增产能速度。
但欧洲或许等不到全球乙烯复苏周期的到来。据标普全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欧洲裂解装置开工率约为75%,需进一步削减约200万吨/年乙烯产能,才能使开工率回升至90%左右,推动区域烯烃市场供需再平衡。目前欧洲已宣布关闭的裂解装置涉及总产能395万吨/年,但部分产能削减成效可能被英力士的新项目抵消。英力士公司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号项目”乙烷裂解装置将于2026年年底投产,相当于抵消了欧洲已宣布关闭计划的乙烯产能约37%。
在完成整合之前,欧洲乙烯市场基本面依旧疲软。作为蒸汽裂解装置的核心产品,欧洲乙烯的生产利润与价格在今年剩余时间仍将承压。据普氏能源资讯价格监测,自2022年年底以来,欧洲乙烯现货均价在790欧元/吨上下波动,波动率显著。2023年7月,价格一度跌至563欧元/吨,创下除新冠疫情期间外的十年最低。标普全球数据显示,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欧洲乙烯现货价格持续低于行业结算的合同价格。
受结构性基本面波动影响,欧洲本土乙烯生产商逐渐丧失全球竞争优势。需求端的结构性变化迫使生产商降低裂解装置开工率,以避免区域内供应过剩加剧。鉴于结构性疲软叠加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的持续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欧洲乙烯市场短期仍将维持弱势。
当前,尽管行业已采取措施缓解过剩,但欧洲乙烯市场仍受衍生品需求低迷与供应充足的双重压制。一位贸易商表示:“成本可负担性仍是难题,若关税政策不明确,企业很难采取实质性行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打击了欧洲乙烯企业的信心。消息人士称,由于多数市场参与者等待关税政策的明确或进展,相关业务已陷入停滞。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全球有机硅材料巨头瓦克化学首次参展便成为焦点。展会期间,瓦克不仅携20余款应用于汽车与电子领域的核心产品亮相,更发布了4款重磅新品。...
近日,巴斯夫与科思创同步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期,这一动向凸显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随着美国可能对欧盟加征高额关税,全球市场恐将持续承压。
近日,波音公司负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副总裁瑞安·福西特表示,随着全球航空业脱碳力度加大,亚太地区不仅是未来航空旅行的增长热点,更有望成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产的关键引擎,但这一切成为现实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