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高 核心自主技术不断突破
中化新网讯 记者从7月3—5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于安徽阜阳召开的2025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氮肥、甲醇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持续提高,装备大型化、集约化进程持续推进,核心自主技术不断突破,行业已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氮肥、甲醇进产能占比不断提高,助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型煤气化替代传统工艺的趋势显著,一批采用干煤粉、水煤浆、碎煤气化等新型加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甲醇装置陆续投产。截至2024年底,以烟煤、褐煤为原料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产能增长明显,达4601万吨,比上年增加8.7%,占比达到60%;相关装置产量为4663.4万吨,比上年增加13.1%,占总产量63.7%。采用新型先进煤气化技术的煤单醇装置产能达7963万吨,占总产能的72.5%,比上年提高了4.6%;产量达到7468.7万吨,比上年增加10.8%,占总产量的81.3%。而传统固定床常压间歇煤气化合成氨装置不断减少,2024年产能、产量占比均在15%以下。
氮肥行业规模效应不断释放。合成氨行业规模产能已形成“倒金字塔”结构,50万吨及以上年产能为3363万吨,比上年增加269万吨,占比43.6%,增幅达8.7%。尿素行业“倒金字塔”结构更为明显,50万吨及以上年产能5943万吨,占比高达85.9%。2024年度有近300万吨尿素装置投产,规模均在50万吨以上。
此外,核心自主技术不断突破,驱动产业持续升级迭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气化半废锅装置于2023年9月在安徽昊源集团4.0MPa、2000吨级合成氨装置顺利投运,副产蒸汽50吨/小时,蒸汽产量稳定无衰减现象,实现了长周期稳定运行,这是行业里程碑式的进展。山东瑞星6.5MPa、3500吨级半废锅航天粉煤气化炉也稳定运行;航天迈未公司半废锅/全废锅粉煤加压气化炉,在巴陵恒逸、连云港盛虹炼化等项目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副产蒸汽稳定不衰减;五环工程公司第三代高效合成、低能耗尿素技术,吨尿素2.5MPa蒸汽消耗(饱和)达到600千克左右的世界先进水平,比行业平均水平低30%;青岛华捷公司研发了气化黑水闪蒸汽汽轮机发电节能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顾宗勤说,氮肥甲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存量产能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提升。现有固定床间歇煤气化装置中,近一半产能已经或计划实施“清洁型改造”或纯氧/富氧连续气化改造,半水煤气间接冷却代替直接冷却,杜绝了含酚、氰、氨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新型煤气化装置通过回收煤气化、低温甲醇洗等装置的余热余压,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二是新建装置高效技术和装备占比持续提高。一批新上装置采用了半废锅流程的高效新型加压煤气化炉以及复叠制冷低温甲醇洗等技术,并配套建设更大型的空分、锅炉等高效公辅设施。
三是绿氨相关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东华工程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适应动态合成绿氨的余热制冷方法”,可解决波动性蒸汽难于利用的问题。
四是部分企业通过提高绿电使用比例,强化与其他装置或产业的耦合发展,降低了产品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
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海湾化学40万吨/年氯乙烯三期等一批重大增量项目近期掀起收官热潮。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是青岛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提质发展的三大优势产业之一。新项目的陆续落地,意味着海....
7月1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连发两份公告宣布,分别完成出售聚苯乙烯(XPS)保温材料业务和收购Alsachimie合资企业49%的股份。 巴斯夫当日宣布,已于6月30日完成挤出聚苯乙烯(XPS....
6月30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打造绿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
中化新网讯6月28日6点28分,上海洁达尼龙材料有限公司首批优级品己二胺正式产出,标志着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上海洁达尼龙一体化项目12万吨/年己二胺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该项目是上海化学工业区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