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实现利润同比增加1787万元,提前半年完成年度利润目标,生产经营整体呈现产量与效益双高、消耗与成本双低的良好态势。”7月23日,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溴素厂在年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作为一座50余年历史的工业老厂,海化溴素厂近年来通过持续技术攻坚与数字化转型重塑竞争优势,实现破茧成蝶高质量发展。“我们以数转智改为突破口,从手动操作到智能集控,从粗放生产到精益管理,将生产控制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建设溴素行业首家智能工厂,入选山东省2025年度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建设试点名单。”厂长王彬说。
85%提取率背后的逆袭
“技术创新是溴素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王彬表示,“面对卤水量质双降、生产成本上升等挑战,我们以问题为导向,更新设备、改造控制模式,聚焦提高溴素综合提取率,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体系。”
2023年,针对传统用酸模式成本高企的痛点,该厂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提出“一突破、二精调、三固化”的三阶段工艺试验方案。通过减少外购盐酸、优化加氯量操作,最终实现盐酸自循环零外购,单月降本20余万元。技术团队通过数次试验,将传统配氯率调整至100%-130%,配合变频风机控制模式智能改造,在减少消耗的基础上,氧化反应效率提升2%。
“二次提溴机组的建成投用,是我们技术攻关的又一重大成果。”该厂设备技术部部长郝红昌自豪地介绍,“针对一次提溴后卤水浪费的行业共性难题,我们投资新建4套二次提溴机组,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卤水回收再利用的产业化项目。该技术将提溴后卤水中的残留溴进行二次提取,使溴素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年增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42块大屏背后的“革命”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溴素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中央控制室大屏幕前,王彬指着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说:“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确立了‘工艺革新+设备升级+智能控制’的三步走战略。特别是2016年实施的吹吸塔安全环保优化项目,引入DCS控制实现人机操作分离后,当年机组提取率提升5%,年增产溴素300吨,这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集成的巨大潜力。”
2023年,溴素厂整合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生产执行系统(MES)、实时气体泄漏监测系统(GDS)、安全信息化等8大系统的中央控制室投用,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可视化。操作人员通过42块高清屏幕,可监控从卤水入厂到成品装车的数个关键节点,实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
“我们的溴素储罐和液氯储罐配备了智能液位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能实时监测储罐内的液位和压力变化。一旦超过设定值,系统自动报警,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该厂安全总监伦绍普介绍。
“蒸馏实现自动控制后,我们只需通过视频就能直观看到反应情况,远程控制也变得轻而易举,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楼上楼下跑来跑去了。”蒸馏车间老班长王保林说。
35%人员精简背后的传奇
“管理创新是技术攻关和数字化转型落地的关键保障。”王彬说,“我们通过组织重构与岗位优化,建立了支撑溴素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
溴素厂实施“扁平化+专业化”改革,将原有3个车间合并为生产运行部,操作人员压缩35%。打造复合型人才孵化器,培养“操检合一”的复合型人才。202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28%。同时,鼓励一线职工积极参与小改小革,近三年累计实施创新项目47项,其中“溴水自动分离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年创效超百万元。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益提升直观可见。”生产运行部部长展示了一组数据,“2024年吨溴制造成本同比下降30.75%,利润同比增长13.32%。通过工艺优化提升,蒸汽单耗降低12%,年节约标煤超百吨。”
从高耸矗立的吹吸塔到数据流淌的控制中枢,从斑驳的铸铁阀门到精密的智能仪表,溴素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印证着传统化工业破茧重生的无限可能。正如控制屏上跳动的生产曲线,这家老牌企业正以“数智”为笔,在溴化工发展史上书写着新的传奇。
“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加速智能时代的到来。”7月26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WAIC2025)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如是说。
7月24日,山西省天然气有限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为提升燃气场站的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实现气体计量方式转变,在运行的燃气站共建成29座“分析小屋”,引入气相色谱分析仪、氢气分析仪、总硫分析仪等69台套智能...
日前,扬子石化以“数据+平台+应用”为导向,成功研发流量计在线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创新技术突破传统计量管理模式,实现贸易计量仪表全流程智能管控。其应用成果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测试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数据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省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