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第二批)名单。这一举措对于防范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化工园区作为化工企业的聚集地,环境风险集中,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难度大。构建完善的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迫在眉睫。笔者以为,化工园区应从应急防控空间构建、防控方案制定以及演练提升实战能力等多方面协同推进,织密水污染防控网。
一是科学构建应急防控空间。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应急防控空间的问题。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试点园区要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环境应急理念,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在一级防控层面,企业自身必须建设符合规定的应急池,这是防控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有条件的相邻企业间的应急池应相互连通,增强防控能力。对于二级和三级防控空间,园区应充分利用坑塘、河道、沟渠以及周边水系。像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园区内现有闲置池塘,将其改造为3.4万立方米的公共应急池,不仅满足了应急防控实际需求,还提升了闲置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园区还可整合周边的天然坑塘资源,形成如“护园塘”等生态防线,实现事故废水的拦截和存储。
二是精准制定防控方案。在构建好应急防控空间的基础上,化工园区需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制定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控方案,即围绕“一园一策一图”来细化明确三级防控体系中各类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的建设、使用、运行的机制方法。“一园”指有一定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园区要对内部所有企业的应急池、公共应急空间、闸阀、泵站等设施进行详细摸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一策”即编制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响应方案。从企业内部的应急响应流程,到园区层面的统一指挥调度,再到与周边区域的联动机制,都要有详细规定。“一图”则是构建事件应对指挥示意图。园区应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通过这张图,直观展示园区内应急防控空间布局、风险源分布、救援力量部署等信息。
三是强化演练提升实战能力。演练是检验“一园一策一图”可操作性的关键环节。化工园区应建立健全联合演练制度,常态化开展多情景实战联合演练。同时,要加强对演练的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应急响应速度、防控措施有效性、部门协同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不断提升园区环境应急现场处置能力。
水污染防控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化工园区作为水污染防控的关键阵地,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既是响应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必然要求,更是守护一方水土安全的责任担当。从科学规划应急防控空间,到精准制定“一园一策一图”方案,再到通过常态化演练提升实战能力,每一步举措都是筑牢防控网的坚实基石。唯有持续织密防控网络,强化部门协同与长效监管,才能在突发水污染事件来临时从容应对,为生态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产值增加500%,能耗反而下降30%。这是2006年以来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石化新材料产业园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产业园含“绿”量持续提升,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下称《指引》)。其中,要求园区要明确产业定位,“原则上不宜超过3个主导产业”。笔者以为,这是相关部门为了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