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4月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暨技术装备与成果展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管道作为能源运输的核心基础设施也面临着转型压力,未来应以创新为核心,坚定走“绿色、智能、融合、发展”之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管道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介绍说,从巴沙管道到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重大工程,中国能源管道已经建成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油气管道网络。截至2024年,中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已达19.5万千米,布局优化、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全国一张网”日臻完善,实现了环保设施高质量公平开放,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灵活性日益增强。
当前正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期,万劲松指出,要以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管道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油气管道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推动管道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焦方正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背景下,国际管道领域呈现出三大核心趋势:一是绿色和低碳化趋势,全球规划氢能管道超1.2万千米,纯氢、掺氢技术并行发展;二是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数字孪生、AI检测、无人机巡检等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管道运营模式;三是新技术和新材料广泛应用,在缩短工期的同时提高了施工质量。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在油气管道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使中国超级管道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焦方正表示,“我们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正由标准执行者转变为制定者。”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管道行业唯有加快从‘单一运输工具’向‘多型能源枢纽’跃迁,从‘钢铁身躯’向‘智能生命体’进化,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能。”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指出,全球管道行业要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聚焦天然气管道减阻增收,氢、氨、醇、碳多介质灵活输运等研究方向,强化国际创新合作,拓展管道输送边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国际管道研究协会总裁克里夫·约翰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张来斌、韩恩厚、杨春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等187位国内外院士、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做主旨及专题报告,来自33个国家的3500余名会议代表参会。
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月17日公告,拟投资19.34亿元在埃及建设磷化工项目。川金诺埃及苏伊士磷化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30万吨工业湿法粗磷酸、15万吨52%磷酸、30万....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叠加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与“双碳”目标约束,行业亟需构建新发展范式。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结合产业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结构...
近日,河南省鹤壁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消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已于3月28日同意鹤壁元昊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公开转让,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
中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3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大量元素肥料715.6万吨,同比增幅为44.5%;1~3月累计进口各种肥料383.2万吨,同比降幅为8%。
近日,由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与国家管网集团研究总院联合共建的天津市碳计量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天津市在碳计量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服务创新领域迈出关键步伐。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高新区、示范区党工委组织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对两区学习教育工作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