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国内钾肥企业正积极“赶海”。其中,亚钾国际是我国首家在海外实现百万吨级生产规模的企业。7月17日,在2025世界钾盐钾肥大会暨格尔木盐湖论坛上,亚钾国际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尹彤表示,希望利用先发优势为其他中企提供技术、原料、经验、资源、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助力打造赴老投资的“出海舰队”,共享区域发展机遇。
尹彤介绍说,以老挝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已成为中企出海的投资热土,据公开资料,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9823.4亿美元。
为何是东盟?尹彤指出,该地区具有资源、政策、市场和低成本优势。以亚钾国际在老挝筹建的“亚钾国际智慧产业园”为例,从2023年签署项目备忘录起,至今年4月老挝国会常委会审议通过《亚钾产业园政令》,当地政府在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了“一揽子优惠政策”,使园区的政策高地与成本洼地效应更加凸显。
她表示,该产业园规划发展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以10亿吨钾盐资源储量为核心,打造提钾尾矿、煤炭、石灰石等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的模式建立现代产业集群,为合作企业打造优质的海外发展平台,实现从“单打独斗”向“出海舰队”的转变。
“2023年7月,智慧产业园区在广州完成首次招商,签约10个项目共计8.35亿美元投资,预计项目总产值将超过20亿美元,其中部分项目已投产。”尹彤谈道,目前亚钾国际智慧产业园已有200万吨/年钾肥产能,中期目标是实现500万吨/年规模;非钾方面已初步建成溴化工产业链,成本和规模优势逐步显现。
她进一步指出,这背后是以产业链协同替代单体投资、以长期主义应对短期挑战的深层考量。尹彤说:“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产业链生态,横向、纵向延伸产业升级,助力老挝‘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共生发展,提升资源价值。其中,园区工业化正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引擎。”
据了解,在“三化”模式下,亚钾国际正积极拓展下游产业链,深挖当地农业资源潜力,打造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以肥促粮、以粮带肥”。
“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帮助中资企业协调支持政策,持续给予呵护和指导。同时,也希望我们出海企业能抱团取暖、互联互通,共同做大做强,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尹彤对国内企业发出呼吁,“亚钾国际将遵循合作开放和长期主义,以园区为平台、整合资源,与生态伙伴实现共赢发展。”
近日,神马股份为有效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要求,科学应对秋冬季不利气象条件,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科学调控生产节奏,加快推进环保技改项目实施,大程度减少污染物集中排放,保障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7月22日,锡林郭勒大草原深处,钻机一声轰鸣划破长空,额合宝力格合作项目宝3井正式开钻,标志着中原油田内蒙古探区开辟了新的增储上产阵地。
今年以来,阿拉善高新区以“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为主线,持续开展“政策上门、服务入企”行动,以政策宣导与精准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7月23日,“吉林省2025年化工园区暨松花江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在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举行。演练模拟化工企业泄漏火灾引发次生水污染险情,全方位检验省市企三级联动、科技赋能、精准防控的实战能力,为...
陕煤集团“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的经营理念在蒲洁能化公司扎根以来,烯烃中心以“金牌班组”创建为抓手,锚定“深挖潜力、挑战极限”攻关目标,在装置方寸之地奏响创效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