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贵州云梦县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以下简称云梦盐化工园)的湖北葛化华祥化学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只见超大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输气管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葛化华祥每年产出10万吨烧碱、2800万立方米氢气和8.5万吨液氯,其中,1/3以上的气体通过管网直达园区各企业。
以葛化华祥为龙头,云梦盐化工园不仅织就“五链共生”产业网,孕育出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更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跃升。云梦县盐化工创新型产业集群也因此获得2025年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
资源赋能 织就“五链共生”产业网
云梦探明岩盐储量超100亿吨,占湖北30%以上,氯化钠平均品位达98%以上。然而,资源优势不等于产业胜势,云梦盐化工园产业发展中也曾面临传统化工企业的共性难题。
“过去,氢气是废气,氯气是危废。”葛化华祥董事长胡胜文回忆说。2018年,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投产,彼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一度只能白白排放,氯气则需经过液化处理后长途运输,既提高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运输风险,传统生产模式的短板逐渐显现。
转机的出现,源于园区与企业共同践行的“链式思维”。云梦盐化工园以葛化华祥扩建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为龙头,围绕盐卤、氯气、氢气、盐酸、烧碱等产品开展精准招商。
如今,一条条管道从葛化华祥厂区延伸出去:向东1000米,氢气直供中极氢能源有限公司,提纯至99.999%后,除了供给氢能车辆,还成为烽火通信、菲利华石英玻璃等企业的生产原料;向南300米,液氯通过管道输往易普乐生物,用于生产高纯度三氯化磷,应用于化工、制药及塑料工业;向西1600米,氢气进入安耐吉环保科技,用于炼制高端润滑油基础油;向西北1300米,氯气成为华盛祥和新能源材料生产电解液添加剂的重要原料。
“管道代替槽车,运输成本和安全风险降下来了,资源利用率升上去了。”易普乐生物负责人表示。目前,云梦盐化工园集聚企业近百家,其中已投产46家,织就盐卤、氢气、氯气、盐酸、烧碱“五链共生”的产业网。
创新驱动 锻就“中国纯度”
如果说“链式招商”是做大规模的基础,那么“技术创新”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走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弗顿生化科技有限公司,16条多品种系列高纯溶剂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罐罐经严格质检合格的产品下线后整齐码放,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高端制造业和科研领域的“基石材料”,高纯溶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弗顿生化总经理侯卡立指着一瓶标注为纯度99.99%的超净高纯工业乙腈溶剂感叹道:“为了0.99%的纯度提升,我们用了10年。”如今,弗顿生化拥有乙腈、甲醇、正己烷、异丙醇、乙醇等54个品种系列高纯溶剂,高纯色谱试剂等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
相距不远的湖北纽瑞德电子气体有限公司,则在高纯电子特气领域取得突破。“吸入这瓶气体,3.5秒即可生成3D核磁共振成像,辅助医生精准诊断肺部疾病。”纽瑞德公司总工程师刘雷指着样品介绍,公司生产的氙同位素气体,纯度高达99.999%,已应用于省内外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的肺部疾病诊断,还应用在潜艇激光陀螺、芯片蚀刻等场景。
创新不止于“提纯”。安耐吉通过两段加氢技术,将废矿物油转化为汽油、柴油、润滑油基础油等产品,回收率达92%以上;易普乐生物不仅用液氯产出高纯度的三氯化磷,还推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使水稻、小麦显著增产。
“盐化工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云梦县科技局党组书记曾云林说,云梦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开展技改研发。目前,盐化工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17家。
抢滩未来 打造零碳能源闭环
葛化华祥二期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今年底投产,届时烧碱、氢气、氯气等产能将大幅增加。早已精通“变废为宝”之术的云梦盐化工产业,正面向未来布局,创造更多可能。
在葛化中极氢能源公司厂区,国内首台300千瓦氢内燃机发电机组正在测试。仪表盘显示,发电效率达44%,启动时间仅1分钟。一旁,联手东风汽车研发的氢动力发动机正在测试扭矩,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的16升船舶用氢内燃机正在进行长效运行考核。
“我们正利用葛化中极氢能源提供的高纯度氢源进行技术攻关。”氢成绿动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专硕导师张希介绍,氢成绿动未来计划配套云梦盐化工园区氢气资源,在孝感筹建中国首条专用氢内燃机生产装配线,打造“制氢—储氢—发电”的零碳能源闭环。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江苏华盛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云梦的布局同样值得期待。今年7月,这家电解液添加剂龙头企业与安徽安瓦新能源签约,共同研发固态电池新型材料。
从传统盐化工到新材料、新能源,云梦的创新之路仍在延伸。“我们计划3年内推动现代化工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盐化工基地。”云梦县经信局负责人表示,依托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优势,该县正大力支持盐化工企业技改升级,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今年以来,安徽省池州经开区聚焦安全生产关键环节,通过抓实宣传、抓严排查、抓牢监管等举措,全方位筑牢园区安全防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劳动争议协同治理中心就像企业的‘法治会诊室’,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还帮助我们预防了用工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为企业规范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近日,在位于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一楼的劳动争议协同治理中心内,衢...
一直以来,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坚持“一切要素围绕项目转”,瞄准园区基础配套短板,精准谋划实施载体提升行动,全力夯实园区产业发展根基。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首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认定名单的公示》,由天津经开区建设的绿色石化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市级)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绿色精细化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今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强化部门协同、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全程网办等举措,大幅提升环评审批效能,为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